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訊 5月7日早上8點,安徽省胸科醫院呼吸三科,38歲的護士長倪慧剛做好交接班的工作,準備回家。還沒等倪慧脫下護士服,一名肺癌晚期的患者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癥狀,她便匆匆忙忙趕往病房緊急搶救……從病房到家再到病房,倪慧成為護士的19年來,基本保持著“兩點一線”“三班倒”的狀態,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每天忙得腳不著地,像個陀螺一樣”。在護士和母親的角色轉換間,她常說沒有足夠的時間陪孩子長大,但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對患者負責。
倪慧和女兒
只要病人有需要,隨叫隨到
倪慧今年38歲,自2000年畢業后就進入安徽省胸科醫院呼吸科,一直從事護理工作,現在是安徽省胸科醫院呼吸三科的護士長。這些年來,倪慧的手機從不關機,只要一個電話,她便趕到醫院。
2003年非典時期,安徽省胸科醫院作為定點醫院收治非典患者,步入工作崗位不久的倪慧是醫院第一批參與救治的醫務人員之一。回憶起收治的非典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的時刻,倪慧感慨說,“護士常常要直面生死,護士的工作更是事關生死,但風險與責任并重。我們能做的就是爭分奪秒地挽救病人的生命,這也是我感到自豪的地方。”
這份責任與自豪感給了倪慧更多的動力,也讓她發現了自己竟有不可思議的“超能力”。倪慧說,在2005年的一次夜班值班時,一名患者突然出現大咳血的癥狀,一旦血液凝塊堵塞氣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當時只有我和另一名護士值班,到了病房我趕緊把病人從床上抱起來,把病人的腳拎起來,讓頭朝下,醫生和另一名護士給病人反復吸痰”,倪慧說,等到病人情況穩定后,她才回過神來,自己剛剛是一個人拎起了將近一百五十斤的病人,自己的身上也已是滿身的汗,“根本沒有時間去想,只有救人這一個念頭。”
“受到季節的影響,呼吸疾病的患者增多、病情也有反復,我們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和藥物反應”,倪慧說,隨叫隨到的加班已經成了生活常態。
答應陪伴孩子,卻常常食言
倪慧的女兒今年13歲,當初她一直挺著大肚子堅持在崗位上,直到女兒出生。“沒有好好地陪伴女兒成長,總感到虧欠。但她一直以我為驕傲,也很懂事獨立,讓我很欣慰”,倪慧說,女兒小時候生病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或丈夫帶著去看病,平時女兒的接送也都是丈夫負責。
“女兒從小到大,我都沒給她開過幾次家長會,她特別希望我能去”,倪慧感嘆稱,今年4月,她原本答應參加家長會,但因為有重病患者突然呼吸衰竭,便立刻趕回了醫院。“這次又食言了,但孩子還是很支持我去,她說媽媽是‘白衣天使’,要為患者減輕病痛”,倪慧欣慰地說,雖然女兒以前也會不解,為什么節假日里,別人的父母都能陪著孩子,可自己的媽媽卻一直在一線工作,但每每都會跟自己說“媽媽工作辛苦了!”
“女兒的作業都是自己制定計劃,按時完成。在學校里,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她就自己解決,不想讓我們操心”,倪慧也有些擔心,如今女兒已經上初一,陪伴她成長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我盡量每周抽點時間陪她去鍛煉、說說話。”
屈澄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見習記者 甘潔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