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對于操曉琴來說,今天是她過的第11個護士節,也是第5個母親節。操曉琴,是黃山市人民醫院腫瘤放療科的一名護士,在護士與母親這兩個角色之間,她已經可以嫻熟過渡。她總能從中找到平衡點,顧全工作與家庭。同時,因為直面生死,她更加懂得母親的含義。又因為身為母親,她也更能理解病患的痛楚與不易。
操曉琴和老公、兒子
入職十多年,見證生老病死
2008年7月,操曉琴從皖南醫學院護理專業畢業后,通過考試,進入黃山市人民醫院工作。先后在外科、急診、神經內科等科室進行輪崗,最終,在2010年進入腫瘤科。也是腫瘤科,見證了她的戀愛、婚姻與生子。“懷孕后也是正常上班,一直到生娃。”
操曉琴的工作職責是接待新入腫瘤科的病人,進行病人的宣教工作及輸液。因為腫瘤科的特殊性,來到科室的病人病情相對嚴重,一般心情不好,操曉琴在工作中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遇到情緒不佳的人,總會多關心,嘮叨幾句。“有時候一句關心,就會得到病患和家屬的信任,甚至激發起病人的求生欲。”
都說在醫院里,是直面生死。操曉琴對此,也體會頗深。“剛剛確診癌癥的病人,心情很低落,但隨著做康復治療,情緒會漸漸穩定,在病情急轉直下的時候,又會出現一個波動。”操曉琴說,雖然在醫院見多了生死,但是面對死亡,親人的痛楚,她依然是感同身受。“看著真的很難受,生命太短暫了,需要珍惜。”
操曉琴記得2016年左右,接待過一位女患者,女孩剛剛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卻被查出患了縱隔淋巴瘤。在腫瘤科的日子,女孩的男朋友辭了職,一直悉心照顧,為女孩加油打勁,后來,女孩轉院到了南京,男友又跟著去了南京照顧。“在我們科室的病人,情緒很重要,他們往往最想要的就是家人的陪伴。”
因為結婚生了孩子,對兒童患者,操曉琴也格外關注。她曾接待過一位剛讀一年級的小女孩,因為上體育課時,突然暈倒,被查出患了腦瘤入住黃山市人民醫院。小女孩十分樂觀,成了科室里的開心果。因為愛吃烤鴨,小女孩的媽媽常給她帶烤鴨來,她還拿去給護士阿姨們一起吃。
兒子希望媽媽送他上幼兒園
2013年,操曉琴結束了單身生活,步入婚姻。第二年,兒子降臨在這個小家庭。雖然工作繁忙,但操曉琴一直堅持將兒子帶在身邊照料。“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不想錯過。”隨著兒子慢慢長大,他也漸漸知道了母親的工作。有時候,他還會提出,跟著媽媽一起去醫院“上班”。每當看到救護車經過,他會大聲說,“媽媽,那是你們的車。”他還會和很自豪地跟小伙伴們介紹,“我媽媽是護士,給別人打針的。”
對于護士來說,最辛苦的就是夜班,操曉琴已經上了十來年。因為經常要上夜班,操曉琴出門時,兒子睡著了,第二天回來時,兒子又去上學了,常常打不上照面。操曉琴只得將哄睡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老公,因此,她常會被兒子追問,“媽媽,你今晚上夜班嗎?”“媽媽,你今晚是不是可以陪我睡覺?”有時候急著要趕去上班,另一邊卻被兒子纏著不讓走,操曉琴左右為難下,也只得讓兒子失望,正常上班。
看到別的小朋友有媽媽接送去幼兒園時,兒子也希望媽媽能接送他,但因為要上大小夜班,不上班又要補覺,這樣一個平常的舉動,操曉琴也不能常滿足兒子。兒子也很“理解”,“媽媽工作很辛苦,就要奶奶送我吧。”
因為平時工作忙,操曉琴十分珍惜年休假,她利用假日,帶著兒子出去旅行。因為兒子喜歡恐龍,常州恐龍園也成了他們最開心的一次旅行。“家里玩具很多都是恐龍,所以,點名要去恐龍園玩。”
每年兒子的生日,也是操曉琴和兒子最美好的時光。她會提前訂好蛋糕,讓兒子自己選一樣玩具作為生日禮物,然后親手寫一張賀卡,寫下對兒子的祝福與期許。“他很期待自己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我會盡量調休,不缺席他的生日會。”
一轉眼,兒子已經5歲了。去年母親節,兒子在幼兒園老師的帶領下,手工做了一朵花,送給她作為母親節禮物,讓操曉琴十分喜歡。在被問及,有沒有收到過兒子送的護士節禮物時,操曉琴笑了笑說,“他還不知道護士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