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退役軍人事務部和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多家新媒體平臺聯(lián)合發(fā)起“尋找英雄”活動以來,得到各界積極響應,截至3月31日中午,已先后有5位烈士的親屬信息確定被找到。這五位烈士分別是:周少武烈士、許玉忠烈士、侯永信烈士、冉緒碧烈士、方鴻有(方洪有)烈士。新安晚報、安徽網(wǎng)、大皖客戶端記者獲悉,方鴻有(方洪有)烈士來自我省馬鞍山市當涂縣,他的侄子等親人目前生活在當涂縣姑孰鎮(zhèn)龍華村。
多方查證確定烈士是當涂人
4月3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wǎng)、大皖客戶端記者聯(lián)系到了方洪有烈士的侄子方直文,“我現(xiàn)在感到非常高興,幾十年了我從來沒敢想過這件事,這些年我一直牽掛著叔叔,現(xiàn)在心里的這塊大石頭終于落地了。”4月3日上午,抗美援朝英雄方洪有烈士的侄兒方直文對新安晚報、安徽網(wǎng)、大皖客戶端記者說道。
據(jù)馬鞍山當?shù)孛襟w報道,3月27日,當涂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從網(wǎng)上留言中了解到了方洪有烈士親人的相關信息后,就立刻安排了工作人員查找相關檔案資料,初步確認后,再到現(xiàn)場走訪。經(jīng)過信息篩選和檔案查證,確認馬鞍山當涂籍烈士方洪有的親人就在當涂縣姑孰鎮(zhèn)龍華村。
《革命烈士證明書》調(diào)查登記表顯示,方洪有烈士1922年4月出生,1949年5月參加革命,后在朝鮮戰(zhàn)場犧牲。
記者采訪獲悉,方洪有烈士幼年父母雙亡,自小由哥哥方洪啟拉扯大,方洪啟27年前已經(jīng)去世。方洪啟的兒子方直文今年64歲了,他告訴記者,“我父親還在世時,政府來慰問過,叔叔的相片在我們家中掛了好多年。”
親人回憶父親臨終不忘叔叔
1956年出生的方直文從沒見過叔叔方洪有,他向新安晚報記者回憶:自己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聽到父親說叔叔是抗美援朝的英雄, 在一次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遺體就地埋葬。
“我叔叔犧牲的時候,我還沒出生。”方直文說,父親在世時,享受過烈士撫恤金。當家庭遇到困難時,各級政府還給予關心和扶持。
方直文回憶,父親在世時,每逢清明、冬至都會為叔叔燒上一把紙錢,并遙望北方。因為叔叔的遺骸不在國內(nèi),所以后來干脆為叔叔做了一個衣冠冢。方直文的父親臨終前,還囑咐子女們,有朝一日叔叔遺骸回家,一定要到墳前告訴他一聲。
對于獲知叔叔遺骸已經(jīng)回到祖國一事,方直文說自己很高興和激動,“我們也從來沒敢想這件事,快70年了,國家還花這么大的力氣將烈士們的遺骸接回國,又為烈士們尋找親人,說明祖國始終沒有忘了他們。”方直文激動地說,自己是3月27日晚上得知叔叔方洪有的遺骸在沈陽,“我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去沈陽,去親眼看看我叔叔,去祭奠我叔叔。”
新聞鏈接:
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
2013年,中韓雙方本著友好協(xié)商、務實合作的精神,達成了將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歸還中國的協(xié)議。從2014年到2018年,已連續(xù)五年成功交接589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五批共589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并安葬于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隨同英雄歸國的遺物共1000余件,經(jīng)工作人員仔細整理,共發(fā)現(xiàn)多枚印章,清晰可辨認的印章共24枚,其中就包括方鴻有(方洪有)。
4月3日上午,第六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由我空軍專機從韓國接回遼寧沈陽,10位志愿軍烈士英靈回到祖國和人民懷抱。志愿軍烈士遺骸迎接儀式結(jié)束后,志愿軍烈士遺骸被護送前往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根據(jù)安排,第六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4月4日在這里舉行。
方洪有烈士其人其事
微信公眾號“當涂發(fā)布”3月29日發(fā)布消息稱,通過查閱檔案資料、實地走訪,現(xiàn)將烈士方洪有其人其事的準確信息公之于下:
方洪有(方鴻有),男,安徽省當涂縣人,1951年5月20日犧牲,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2軍34師101團警衛(wèi)連戰(zhàn)士。
烈士方洪有生前服役的第12集團軍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和15軍一起,堅守陣地,打退美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從此聞名世界。第12軍名將輩出,王近山、杜義德、韋杰、尤太忠、李德生、李震、曾紹山、肖永銀、趙蘭田、馬寧都出自該軍。
常誠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許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