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 名“驢友”擅闖石臺峽谷,致一人摔傷、眾人被困。(8名“驢友”池州石臺大山深處峽谷探險遇險 21小時后獲救)事發后,石臺縣組織兩批次共50 余人救援隊連夜進山,歷時21 小時后終將8 名被困“驢友”成功救出。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4 月2日、3 日對此進行報道后引發廣泛關注。昨天,有救援人士向記者報料稱,在眾人歷經千辛萬苦將這些“驢友”救出后,其中3 人竟悄悄溜走了,甚至連個“謝”字也未留下。這不禁引發眾多讀者沉思:今后再遇因擅自探險被困情形,當地政府是否還應實施無償救援?
救援人員費盡千辛萬苦將被困“驢友”救出。丁長杰/攝
意外:
三獲救“驢友”悄悄溜走
“此前新聞報道中已詳細介紹過,此次事發地地形復雜、救援難度非常大。我們參與救援的人員確實吃了很多苦。”4月3日下午,池州石臺縣七都鎮參與救援的相關人士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救援期間,很多人一夜沒睡,一心想著盡快將被困人員早點救出,“歷經漫長的21小時,很多救援人員體力已近透支,但看到被困者最終都平安無事,大家還是很欣慰的。”
“驢友”獲救一事經安徽網報道后,有網友留言報料稱,被困者被救出后,居然有3個人悄悄溜走了,連一個“謝”字都沒有。4月3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就此報料向當地鎮政府相關人員求證后,得知確有此事。“第一批次救出了兩男一女,考慮到他們太疲勞,當時安排他們到鎮上的賓館洗漱休息,后來卻發現這3個人連招呼都沒打就悄悄溜走了。”一位參與救援的人士猜測說:“或許他們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身份,或許是擔心要收費。”不過這位人士同時表示,第三批次3人被救出后,在鎮政府詢問情況時“他們表示了道歉,也向救援人員鞠躬表示感謝。”
昨天,記者還了解到,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時,有被困人員甚至發牢騷稱救援隊伍來得太遲;看到救援人員到場后,多人甚至將傷者夫婦直接留下先行離開。“說實話,當時我們一些人心里確實不是滋味。雖說別人在境內遇險我們救援是應該的,但看到我們千辛萬苦卻得不到理解與尊重,心里真不舒服。耗時長是因為救援條件太惡劣,僅僅是步行我們就花費了好幾個小時。”這位救援人員最后表示,“不過現在都救出來了,大家平安無事就好。”
爭議:
“有償救援”該不該推行
近年來,面對屢屢出現的“驢友”違規探險事件,要求違規“驢友”承擔救援費用的聲音越來越多。此前,黃山風景區已宣布啟動有償救援,對擅自進入未開發開放區域遇險需救援的游客或“驢友”,將由相關人員自行承擔相應救援費用。此次,石臺縣這場出動50多名救援人員、耗時21個小時的救援行動也再次讓公眾有話想說:“因為幾個人的盲目冒險,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救援,理應讓他們支付救援費用”“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算了,這也是在拿救援人員生命開玩笑啊”……
“這是一個未開發的區域,不該擅闖探險,畢竟未知風險太多,容易發生意外。”昨天,石臺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事發地位于石臺縣七都鎮境內俗稱六百丈水庫峽谷中,是個未開發的原始峽谷,“石臺雖然旅游資源豐富,但不希望探險人士屢屢涉險。”記者隨后從相關部門獲悉,此次遇險的8名探險游客年齡大多為40多歲,其中最大的57歲,“感覺他們都很不專業,僅僅是因為之前有人去過,他們就跟風去了。甚至出事后都沒打110求助,他們打的是當地村民的電話。”
針對“驢友”違規探險是否該有償救援的問題,池州市文化旅游局相關負責人昨天在接受采訪時認為,黃山景區目前已出臺有償救援措施,“這是一個很好的探索,也能引導‘驢友’樹立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的態度。”這位負責人表示,在救援過程中,各地政府都會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雖說游客遇險施救也是政府的責任之一,“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確實也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巨大浪費;不應為了滿足少數幾個人的冒險需求,讓整個社會來負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春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