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全國人大代表、淮北礦業集團煤電技師學院高級工程師楊杰30 多年來不斷創新,用實際行動踐行“工匠精神”,也一直關注技術工人的成長。楊杰建議,要充分發揮技術工人在創新中的作用,把高水平的設計轉化為高質量的產品,使中國由制造大國變為制造強國,迫切需要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從頂層設計技術工人晉升通道。
要把優秀技工留在技術崗
“以目前全國企業普遍的薪酬體系為例,就算技術工人達到了最高等級——高級技師,其收入也遠低于管理崗的起點級——副科級。”楊杰在調研中發現,在現實中幾乎所有技術工人都努力把技能作為跳向管理崗的跳板。因為技術工匠成長的周期較長,成長為一個優秀的技術工匠,往往需要10~20 年,甚至更長時間。對個人來說,尋求轉崗為自己的付出謀求一個好的回報,這無可厚非,但這對技術工匠崗位來說是個損失。“很多集團公司的首席技師,都已拿年薪,他們已經是為數不多的技術工人佼佼者了,都在爭取轉管理崗,由此可見技術工人生存環境的艱難程度。”
楊杰說,現在,一方面是高水平人員因薪酬體系不愿意呆在技術工人隊伍中;另一方面一些人又因為水平過低掌握不了現代化的技術技能,致使現在企業一線創新主體的沙漠化、虛擬化和空心化。
楊杰認為,應當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真正打通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三條人才通道間的流動,職業有晉升空間,薪酬體系貫通有保障。
要頂層設計技工晉升通道
“人是企業的第一生產要素,人才政策的導向作用極其重要,不僅直接影響到人才的流向也決定著人才的分布,更決定著企業的創新能力。”楊杰建議,盡快出臺配套落實2017 年中辦國辦印發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和2018 年3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等系列政策配套的實施細則及政策落實清單,用體制機制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
“抓好頂層設計,明確技術工人晉升通道,這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有效辦法,突破現有技術工人的待遇等級,打破技術工人的晉升‘天花板’,在現有的高級技師等級上,還要有對應管理層級的待遇及工作平臺晉升的體制機制。”楊杰說,還要動態捕捉制約高技能人才發展的技術工人地位低、待遇不高及沒有晉升空間等的因素,有針對性地持續突破政策力度,通過大數據、職工養老金等真實數據,建立“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等高技能人才收入在其企業所處狀態清單,有針對性地精準持續加大政策落實力度,使出臺的好政策真正落實到位,達到政策設計初衷。
“在黨代表、人大代表、職工代表名額中增加技術工人比例,激活這一群體的創新、創造熱情,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話語權。”楊杰認為,還應建立派遣技術工人到國內外一流大學相應專業、科研院所進修學習的動態機制,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與大學、科研院所及相應專業碩士博士工作站對接機制。建立類似于院士的“工人院士”等級,形成生產工藝的權威體系,持續提升生產工藝的質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