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黟縣民政部門就做好文明殯葬發出給全縣人民的一封信,該公告中提到了很多新措施,包括對參與節地生態安葬的給予2000元補助,農村要提供公益性公墓骨灰盒墓地,城鎮要提供免費骨灰堂安放,要求全縣每個鄉鎮中心村要建至少一座公墓。
該縣明確,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對實行遺體火化、參與骨灰盒等節地生態安葬的該縣公民給予補助,實現惠民殯葬政策全覆蓋。其中農村五保、城市三無人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鄉低保人員由民政承擔基本火化治喪成套服務項目;該縣其他居民給予2000元補助。農村的由所在的村或鄉鎮免費提供農村公益性公墓骨灰盒墓地安葬;城鎮的由青山陵園免費提供骨灰堂安放。
2020年,全縣每個鄉鎮中心村至少建設1座農村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堂)。公益性公墓墓穴標準為每具遺體土葬占地不得超過4平方米,雙人合葬墓占地不得超過6平方米;安葬骨灰的單人墓占地面積不得超過0.5平方米,雙人合葬墓、家庭成員合葬墓等葬式的占地面積不得超過0.8平方米。推行臥式小型墓碑,立式墓碑高不得超過0.6米,寬度不得超過0.5米。對超標準建墓立碑的,要依法通過拆除、綠化等方式進行整治改造。
推廣文明環保的殯葬禮儀和殯葬用品,抵制迷信低俗、奢侈浪費等不良喪葬風氣。倡導網絡祭掃、鮮花祭掃、踏青遙祭、植樹緬懷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發揮黨員、干部、國家公職人員帶頭實行遺體火化,帶頭參與節地生態安葬、帶頭推行喪事簡辦、帶頭文明低碳祭掃的示范引導作用。
從現在開始至清明節前,圍繞“三沿五區”(指沿鐵路、公路、河道兩側和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區、風景旅游區、住宅區居住區、開發區),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對目前仍在新建、改建的墳墓予以堅決拆除。對舊墳墓,要采取遷移至“三沿五區”范圍外或平毀、深埋、披綠等方式整治,恢復生態植被。對超標過大且無法綠化遮擋的墳墓,責令墓主部分拆除后,共同予以植樹綠化遮擋。對無主墳墓予以遷移或者深埋,不留墳頭,基本實現“三沿五區”范圍內“舊墓有整治,新墓不增加”目標。
近年來,黃山市各區縣都相繼出臺了加強殯葬管理的方案,或就殯葬整治出臺專項措施。其中主要是提倡深埋不留墳頭、節儉文明辦喪事,保護綠水青山,治理重點是亂埋亂葬及建超面積、白化墳墓。
如歙縣明確了禁葬區、可葬區,禁止在鐵路、公路沿線、河流沿岸可視范圍內以及風景名勝區(景點)、文物保護區、水源保護區、集中住宅區、自然保護區的可視或保護范圍內建墳。同時加強公益性公墓建設和管理。禁止未經依法批準擅自占用耕地、林地(包括個人承包耕地、自留地和公益林地、退耕還林地)建造墳墓。
嚴格控制墓穴占地面積。提倡深埋不留墳頭的葬法,嚴禁建造水泥砂石白化墳和超面積墳墓。倡導采用臥式、小型墓碑。歙縣還規定國家公職人員逝后應入葬經營性公墓,不得入葬農村公益性公墓或集中安葬點。
祁門縣近期出臺的方案明確,對建造豪華墓、超標墓、家族墓和銷售天價墓、活人墓等行為分別整治。對“三沿五區”內的已建墳墓,能夠遷移的必須遷移至公墓(安葬點)安葬;不能夠遷移的,要采取深埋、綠化遮擋等方式進行整改,達到不影響生態環境、美觀的效果;對“活人墓”予以拆除平毀,恢復綠化。各鄉鎮要建設農村生態公益性公墓。按照指導性計劃,到2020年底前祁門縣要完成17座以上農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設,基本實現公益性公墓全覆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