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危難時刻救游客,滴滴雨露潤人間”“系游客思慮周全,聚西海情播四海”。1月16日,兩面錦旗從北京寄達黃山風景區,這背后是一個雪夜接力救援高燒兒童的感人故事……
五歲半女孩突發高燒,病情就是命令!
2018年12月30日,五百里黃山下了一整天紛紛揚揚的大雪,景區變成了粉妝玉砌的童話世界。
19:20,黃山西海飯店值班經理查玉芬接到總臺報告:7428客房一位小女孩高燒41.5℃!
西海飯店出發時場景。趙斌/攝
“這是超高熱呀!”查玉芬立即趕到客房查看,在北海醫務室醫生汪知洋電話指導下,小女孩吃了登山前在山下買的藥品,并通過冰塊物理降溫,逐漸安靜下來。
經了解,小孩的小名叫恬恬,五歲半,北京人,和媽媽謝女士及外婆來黃山玩,上山前已經低燒一天。
21:20,汪知洋得知孩子高燒39.8℃,還有抽搐現象,立即和北海綜治隊員程賜從一公里外的北海趕往西海飯店。經初步檢查,孩子已口服退熱藥,仍高燒不退,還出現高熱驚厥現象,病情不明,加上山上醫務室條件有限,征得家長同意后,汪知洋決定立即送小孩子到山下進一步治療。
此時,游步道已覆蓋了厚厚積雪,索道也早已停運。但病情就是命令!景區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由于北面雪太大,北大門公路白天就封閉了,從云谷寺下山成了唯一的選擇。在北海綜治組的指揮協調下,安排人員護送、通知索道夜間開車、通知景區醫療急救中心做好救護準備……
黃山風景區高效、協同的應急救援機制啟動了。
風雪之夜,輪流背孩子快速奔跑
21:40,護送隊伍迅速集結,除了汪知洋和程賜,還有西海飯店保安部4人、環衛部3人。雪天路滑,擔架兩人抬著不穩當,大家決定輪流背著孩子。
21:50,護送隊員穿著釘鞋,冒著零下10℃低溫,踩著沒過鞋背的積雪,打著手電向云谷索道上站趕去。
接力背高燒兒童場景。王勇/攝
出門時,恬恬只讓媽媽背,謝女士背幾步就走不動了。保安員王勇趕忙上去,一邊抱過孩子。恬恬雙手無力地垂著,身子往下沉、往后靠。環衛工汪勇華迎了上來,從后面托著孩子背部,快步走起來。一路上,汪勇華不時用手撫摸孩子的額頭,觀察孩子體溫變化。當隊伍經過北海時,北海綜治組副組長闞陳勁和防火隊員蔣有芬、潘登峰也加入到護送行列。
“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趕快跑’”,蔣有芬回憶,“聽說是背小孩,為了跑得快、少出汗,出門時就把大衣脫了。路上,覺得累了,另一個人就馬上輪換。”
途中,恬恬醒了,汪勇華看到孩子嘴唇干燥,建議給恬恬喂水。孩子很困,站立不住,汪勇華半蹲下來,讓恬恬坐在自己腿上喝水,一分鐘后,又背起孩子跑起來。深夜的山風和飛雪,打在臉上如同刀割一樣,沒穿大衣快速奔跑的救援人員,卻是大汗淋漓。
22:40,救援隊伍一行終于抵達2.2公里的外云谷索道上站,白天徒手也要走40多分鐘的路程,在這個風雪交加看不清路面的夜晚,護送隊伍只用了50分鐘!
蹚雪上山,“救護車”趕來接應
當護送隊伍到達索道上站時,云谷索道技術部經理王建新帶著5名技術人員,還有保安部和營銷部的5名同事已到崗到位。五分鐘后,扛著行李的護送隊員和孩子外婆也趕到了索道站臺。在保障夜間行車安全的前提下,王建新讓技術人員提高了索道運行速度,以便孩子及時得到治療。
到達云谷索道上站場景。程賜/攝
在索道下站,謝女士看到一輛30多座龐大的藍色“救護車”時,高興又詫異。
原來,景區公路全線積雪,雪深達7厘米左右。接到救援電話后,考慮到救護車車體高、重量輕、輪距短,夜間山路行駛不安全,黃山風景區醫療急救中心立即向景區客運公司求助,協調景區旅游專線客運大巴上山接應高燒兒童。
22:35,接到任務時,已經上床睡覺的景區客運公司駕駛員王昕輝立即起床,駕駛裝配防滑鏈的客運大巴向13公里外的云谷寺駛去。云谷索道下站海拔近900米,越往上雪越深、彎道越多。路上白茫茫一片,積雪淹沒了水溝和路肩。王昕輝小心翼翼、全神貫注地駕駛著車輛,經過1個小時夜間行車,安全將生病女孩送下山。
23:40,當恬恬一家三口到達燈火通明的景區醫療急救中心時,值班醫生汪永忠和護士、藥師、駕駛員立刻迎了上去。給恬恬量了體溫,38.9℃,再次服藥,同時增加抗病毒藥物,接著給孩子按摩穴位,并密切觀察。終于,孩子體溫在眾人焦灼的等待中慢慢降低了。住院觀察期間,護士方婷婷和駕駛員劉祥峰一直守護在病房里。根據汪永忠的安排,如果孩子體溫降不下來,將把孩子送到70公里外的市人民醫院進一步治療。
在景區醫療急救中心治療場景。丁慧萍/攝
有著25年救護車駕駛經驗的劉祥峰說:“大家時刻關注著孩子的病情,盡管高速公路因積雪封閉了,但我們做好了從205國道去市區的準備。”
31日凌晨1時左右,恬恬入睡了。景區醫療急救中心恢復了夜間的寧靜。早晨,汪永忠再次給孩子量了體溫是37.2℃。“孩子吃完飯,又活潑起來了,還在急救中心的廣場上堆了個雪人,照了幾張相,然后高高興興地去市區了。”
“這次行程特別感謝你們,黃山給我們的溫暖太多了,謹記心間。以后有機會還會去黃山。”回憶起當晚的一切,謝女士非常感慨:“救援的每個環節無縫地運轉,提供了快速通道,特別感動,覺得黃山的人文關懷做得特別特別好……告訴所有的朋友、所有的人,黃山非常值得一去……覺得有任何困難的時候,黃山肯定不會丟下我們,肯定會有人來幫助我們。”
葛旭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