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 月10 日下午,2019 年安徽省暨亳州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在老子故里渦陽縣西陽鎮范蠡村隆重舉行。來自省、市、縣科技、農業、醫療衛生、法律等領域的專家以及文藝團體的演職人員,紛紛帶著看家本領來到基層一線,為當地百姓奉上從物質到精神的“新年大禮包”。據悉,此次活動有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16個成員單位、亳州市20個成員單位參加。各單位除了在主會場參加當天的現場活動,還將安排進村入戶等系列活動。
群眾現場咨詢農業科技技術。
現場:文科衛三下鄉,百姓笑開顏
昨天,活動成員單位省文聯、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一批中青年書法家現場為群眾寫春聯。記者在現場看到,書法家們還在磨墨理紙,村民們就已經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工作人員趕緊組織大家排隊,按次序來。很快,展臺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豬為六畜首農乃百業基”“狗守家門舊主喜豬增財富新春歡”……一副副對聯剛寫出來就被村民拿走。
記者在現場看到80 歲的葛爍爺爺時,他手里拿著一副墨跡未干的對聯,正小心翼翼地往家走著。家住附近葛樓村的葛爺爺眉開眼笑地說,馬上就過年了,這個對聯真是不錯,“這都是省里來的大書法家寫的,回家后我要好好收起來,到過年時我要把它們貼在院子大門上,讓打工回來的孩子們看看。”
書法家現場為群眾寫春聯。
在渦陽縣城開了一家國學館的徐麗昨天也趕到了現場。她在省農科院展臺前站住了腳,認真聆聽專家講解關于冬小麥的護理和果樹病蟲害防治秘訣。聽完后,她又拿了很多關于養殖、種植技術的科普資料。“我有很多親友從事農業生產,我帶給他們看看,肯定有用。”
在昨天的活動現場,亳州市人民醫院設置的展臺前也圍滿了村民。“大夫,我家孩子總是拉肚子,是咋搞的?”“醫生您好,我有膽結石的毛病,在飲食上應該注意啥?”就村民們關心的問題,專家們一一耐心地進行講解。
演出 歌舞戲一起來,村民過足癮
2019 年安徽省暨亳州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文藝演出在渦陽縣西陽鎮范蠡社區文化廣場隆重舉行。
昨天,我省大部分地區天氣陰沉、氣溫低迷,但在渦陽縣西陽鎮范蠡村演出現場,卻是一片人聲鼎沸的熱鬧景象。附近村民像趕大集一樣從四面八方聚攏而來,把演出現場圍得水泄不通。現場演出以生動活潑的開場舞“豐收中國年”開始,讓觀眾們看到了農村豐收后村民們載歌載舞的歡樂景象,將現場村民帶入了慶祝豐收的歡樂場景中。
活動現場為群眾提供義診。
渦河憨腔是當地具有地方風味的演唱手段。一曲“心里真樂和”,唱的是村民們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唱出了亳州人的心聲。“好日子咱好好過,咱老百姓的心里是真樂和。”隨后,黃梅戲“誰料皇榜中狀元”登場。梅花獎得主趙媛媛為大家帶來黃梅戲經典選段,耳熟能詳的唱腔再一次征服了現場觀眾。
淮河琴書是皖北淮河一帶農村膾炙人口的藝術形式。活動現場,著名淮河琴書表演藝術家孟影帶著團隊如約而至。他們在現場奉獻了一曲“春到農家”。詼諧幽默的唱詞,宛轉悠揚的唱腔,讓現場村民大呼過癮。村民李大爺邊聽邊說:“嗯嗯,不錯,還是這個味兒。”
節目對口評說“禮多人也怪”中,譙城區五馬桃花源劇社演員們的精彩表演,體現出“消除貧困,不落一人”。這既是社會共識,更是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振興,全面消除貧困的決心所在。音樂快板“移風易俗樹新風”,則說出了要想消滅貧困,重點要破除迷信陋習,崇尚科學文明,移風易俗樹新風。
在神醫華佗的故鄉,千百年來,忙時耕作、閑時習練五禽戲早已蔚然成風。虎、鹿、熊、猿、鳥,越練越逍遙。最后,整場演出在歌伴舞“我和我的祖國”中圓滿結束。
據了解,昨天的演出吸引了周邊社區及村莊1000 多名群眾前來觀看。精彩的節目讓觀眾們“過足了癮”。“以前都是在電視上才能看到,今天看到真的了。”不少村民意猶未盡。
幫扶 送上新年禮包,惠及基層百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活動中,安徽省和亳州市“ 三下鄉”活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為當地送上了新年大禮包,成員單位捐贈了大量款物。其中,安徽省委宣傳部捐贈資金50 萬元;安徽省發改委支持項目資金1.5 億元;安徽省教育廳傾斜安排教育項目經費400 萬元;安徽省科技廳捐贈項目資金20 萬元……此外,亳州市“三下鄉”活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共捐贈款物32.3 萬元。
除了錢物,各級成員單位還為當地村民送上了文化、科技、衛生大餐,讓當地村民獲益匪淺。安徽省農科院的程江華是豆制品創新團隊的首席專家。昨天他為當地村民帶來了“豆制品加工無水分類收集處理系統”的技術資料。他表示,對于感興趣的村民,他們將和對方結成對子,長期進行技術幫扶。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村民在索取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還記下了農科專家的電話號碼。
亮點 服務送到門口,贏得村民歡迎
昨天,現場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三下鄉”活動有不少亮點,比如不搞啟動儀式;領導不上臺、不講話,在臺下就座和村民一起看演出;今年演出現場,坐在前幾排觀看演出的是勞動模范、種糧大戶、當地好人、扶貧干部、環衛工人等一線勞動者。
除了演出,活動現場還辟出專區,增加農民工攝影展等許多新的內容,吸引不少村民駐足觀看。一位村民在參觀攝影展后告訴記者,這些鏡頭下的農民工生活是他們熟悉的,他們一眼就能看懂,這樣的展出很親切。
村民拿到春聯高興得不得了。
亳州市人民醫院醫務科醫務管理組組長魏冬冬告訴記者,針對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多發的常見病,亳州市人民醫院精心組織兒科、口腔科、呼吸科、內科等十幾名醫務工作者來到現場提供服務。“主要是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準備,現場效果很好。”
此外,一名農村基層干部表示,今年“三下鄉”活動省市縣三級聯動,把文化科技衛生服務直接送到農民朋友家門口,充分體現了不搞形式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受到了當地村民的贊譽和歡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