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污染防治攻堅戰暨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相關情況。據了解,今年 1 月至 11 月,我省臨泉、利辛等 10 縣(市)空氣質量堪憂,而在今年余下的 20 多天中,我省 PM2.5 平均濃度必須控制在 75.4 微克/立方米以下,才能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前11個月黟縣空氣最好
據悉,今年 1 月至 11 月,全省 14 個未達標城市(除黃山、池州外)PM2.5 平均濃度為49.5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同期下降8.8%,全省 16 個市優良天數比例為 73.5%,比 2017年同期提高4.3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1月至11月,PM2.5平均濃度最低的 10 個縣(市)依次是黟縣(21 微克/立方米)、績溪(22微克/立方米)、祁門(25微克/立方米)、休寧(26微克/立方米)、旌德(26微克/立方米)、石臺(28微克/立方米)、歙縣(29微克/立方米)、五河(30微克/立方米)、涇縣(31 微克/立方米)、寧國(31 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最高的10個縣(市)依次是臨泉(61微克/立方米)、利辛(60微克/立方米)、潁上(59 微克/立方米)、渦陽(58 微克/立方米)、界首(56微克/立方米)、鳳陽(56微克/立方米)、太和(56微克/立方米)、阜南(55微克/立方米)、靈璧(55微克/立方米)、濉溪(54微克/立方米)、懷遠(54 微克/立方米)、蒙城(54微克/立方米)。
完成目標需防PM2.5
在今年余下的20多天中,全省PM2.5平均濃度要控制在 75.4 微克/立方米以下才能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形勢極其嚴峻。
11月1日至30日,全省14個未達標城市(除黃山、池州外)PM2.5 平均濃度為 67.1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4%。其中,11月20日至30日,受靜穩、高濕、逆溫加沙塵等不利氣象條件和周邊地區污染傳輸影響,14個未達標城市PM2.5平均濃度高達117.5微克/立方米,短短 10 天,全省 14 個未達標城市 PM2.5年平均濃度從 47.4 微克/立方米升至 49.5 微克/立方米。因此在余下的 20 多天里,全省PM2.5 平均濃度要控制在 75.4 微克/立方米以下才能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此外,今年 1月至10月,106個國考斷面仍有8個斷面不達標,巢湖流域、淮河流域一些斷面水質長期不能穩定達標。
為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我省將加大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等治理力度,有效降低各項污染物濃度,切實改善空氣質量。同時嚴格落實空氣質量臨時特別管控措施,加大污染減排力度,加強空氣質量監測預警與應急響應,指導和督促各市按照應急減排清單抓好落實,切實減輕污染程度,有效削減污染峰值。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