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由合肥市委宣傳部、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聯合主辦,廬陽區委宣傳部協辦的“創新合肥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7+3”全國主流融媒大型采訪活動啟動。
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來到安徽合肥,剛上出租車,的哥王師傅講起這幾年合肥的變化,便滔滔不絕。
說起手機里這款軟件,王師傅很自豪:我們合肥現在叫創新之都,這款軟件就是本地生產的,幾乎我們每個開出租的都安裝了,厲害的是它能將漢語翻譯成20多種外語。“我不懂英語,但只要打開手機上的科大訊飛軟件,就能跟老外隨便說話。”
智能小鼠標 能聽懂你的家鄉話
“動動嘴就能輕松網購。”類似讓王師傅自豪的產品在合肥比比皆是。采訪第一站的中國聲谷,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智能產品就引起大家強烈的好奇心,僅僅一款智能鼠標,通過語音交互技術,動動嘴就能產生無限可能。
“2016年9月,公司打造出全球首款智能語音鼠標——咪鼠,這是一款能‘聽話’的鼠標。”安徽咪鼠科技的市場總監劉仕明介紹,從4人聯合創業到出產品花了16個月,發展到今天的30多個人的團隊,在3年多時間里積累了幾十項專利技術,推出的“咪鼠”已銷售17萬余臺。
有趣的是,這款鼠標不僅能“聽”懂普通話,還能聽懂記者家鄉的四川話。“粵語、河南話、山東話等等都輕松搞定,每分鐘的語音輸入可達400字,準確率能達到95%,同時可以翻譯成26種語言。”
“90”后博士創業團 創業一年申報70多項專利
年輕是這個城市創業者的一大特色,合肥本源量子計算公司副總裁、執行董事孔偉成,便是一位“90后”博士,和他一同創業才一年的6個博士,有5人來自本地高校中科大,大家平均年齡不到30歲。但就是這個年輕的博士團隊,開辟了一個國內前所未有的量子計算領域的產業化方向,大家以量子計算機的研制、開發和應用業務為核心,向世界前沿發起沖鋒。
一年有余,孔偉成團隊的創新鋒芒初現,正等待評審和正申報的專利技術有70多項,這也讓他們對成果轉化信心十足:計劃在三年內推出量子計算機原型機,并在未來研發出能夠取代經典超級計算機的通用量子計算機。
創新密碼:人才資源豐富產學研深度融合
“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高度依賴人才。 ”科大國創軟件公司是園區內一家高科技上市集團,總裁楊楊博士說到合肥的創新優勢,稱這里不僅人才資源非常豐富,而且科大等高校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氛圍非常濃厚。
依托中科大、中科院等國內領先科研院所,以及中國類腦智能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集聚了眾多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的核心企業,形成了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平臺支撐到產業發展與應用的人工智能產業鏈。這些全球領先的語音、機器視覺、生物識別等智能交互技術,讓中國聲谷產業園在國內外已經具備了很高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并帶領安徽省語音產業由技術研發高地向全國語音產業發展高地邁進。
原標題:厲害了! “90”后博士創業團一年申報專利7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