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把這次專項整改工作作為蕪湖觀念轉變、發展轉型的歷史機遇,下定決心,順勢而為解決一批環保歷史遺留問題。”連日來,蕪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皖江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專項整改工作,制定了全面排查整治方案,全市上下迅速開展沿江環境污染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工作。
快速響應 對沿江區域開展地毯式排查
4月3日,蕪湖市委、市政府連夜召開專題工作推進會,成立市級指揮部,建立市領導包保縣區責任制度,全部包保人連夜入駐責任區域。4月4日,全省電視電話會后,市委、市政府當天召開推進會,當天印發整改工作方案,對沿江區域開展“全覆蓋、無盲區、零死角”地毯式排查。4月5日至今,駐點督導,嚴防死守,確保問題園區、問題企業立即發現、立即整改。
工作啟動以來,市級包保領導全部下沉到最基層的一線環保網格。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按“四不兩直”方式,在各縣區循環檢查,確保壓力層層傳導不遞減,責任層層落實不走樣。
對環境問題全面排查,根據蕪湖沿江產業分布,重點排查高排放污染源企業、固廢危廢傾倒點以及納污坑塘、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沿江區域化工企業、船舶工業園造船企業、非法碼頭、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項目等關鍵區域和行業。同時,對去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并整改的問題,全面進行“回頭看”,發現反彈立即整改并嚴肅問責。
同時,對重點問題分類排查。重點突出固體廢物非法傾倒的排查行動,分別從輸入型固廢和內源型固廢兩個方面全面排查。對輸入型固廢,全面發動沿江縣區、開發區,對以長江大堤為界向外延伸2公里陸域范圍,向內延伸灘涂水面開展拉網式排查,到邊到拐,不留死角。對內生型固體廢物,重點清查沿江經濟園區工業廢物產生單位的固體廢物存量和處置情況,清查污染源,確保不放過任何污染隱患。目前,對全市已排查出的固廢傾倒點,都及時啟動規范化處置工作。
立行立改 建立問題臺賬和銷號清單
在大排查、大整改行動中,蕪湖市對排查發現的沿江所有違法沙站、違法碼頭,一律關停;沿江岸線“散亂污”企業,一律全部先停后治;沿江非法排污口,一律立即取締;沿江黑臭水體,一律限期治理;垃圾焚燒電廠運行不規范的,一律處罰并責令整改;重點污染源企業違法排污行為,一律停產整治。建立問題臺賬和銷號清單,確保排查到位、查處到位、整改到位。
各縣區、開發區壓實環保網格化監管責任,對固體廢物非法傾倒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市直相關單位實施全面專項檢查,對發現的非法傾倒固體廢物,由環保部門進行證據提取、初步環境監測,并聯系有資質的單位取樣化驗,出具鑒定意見,屬地政府根據鑒定結果制定處置方案。
發現的非法傾倒固廢點,一律保護現場,采取措施防止次生污染。固廢處置后,立即開展周邊土壤等生態環境要素檢測。造成生態環境污染的,制定修復方案,確保安全高效修復。
政策激勵 市財政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
蕪湖市政府第一時間拿出《蕪湖市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專項整改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由市財政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重點解決“小散污”企業和違規工業園區的問題。
該關停的企業立即關停——凡不符合整治和搬遷條件、環境污染問題嚴重且無法治理的企業,一律關閉拆除。其中,具備部分審批手續或資質的企業,給予適當補償。專項資金按照各縣區關停企業的廠房面積、稅收貢獻、進度和效果,實行以獎代補。同時,密切關注淘汰關閉項目的動態,杜絕新的違規建設項目的產生。
該搬遷的企業立即搬遷——對歷史遺留問題,比如環保手續齊全但在居民區的企業、完成環保設施但未經達標驗收的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能滿足環保要求的企業,根據全市產業布局,從小工業園區向省級以上開發區搬遷,并同步落實相關環保手續和技改項目。原屬地縣區政府給予其經營場地征遷補償等支持,新落戶屬地縣區政府參照招商引資政策給予支持。
該整改的企業立即整改——對企業為整改而實施的環境防治項目,支持其申報環境保護專項補助資金。對企業為整治而新增的固定資產投資,參照技改投資獎勵辦法,予以設備投資補助等支持,堅定企業轉型升級的信心。企業停產整治或搬遷期間,視條件分別給予穩崗補貼、職工基本生活補貼、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等政策。
下一步,蕪湖將開展為期1個月的固廢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專項整治,確保4月底前全面整改到位。同時,繼續打好藍天保衛戰,以時保日、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努力實現年度PM2.5降到49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市長一周一調度,書記半月一調度,深入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以強有力的舉措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讓蕪湖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記者 彭旖旎 尚家樂)
原標題:蕪湖快速響應 對沿江區域開展地毯式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