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年過六旬的陶春英負責幫孫子翻書、寫字,稱要陪他讀完小學;祖孫二人贏得學校老師連連稱贊今年63 歲的陶春英家住蕪湖市弋江區火龍街道。原本她應和其他老人一樣,享受晚年生活,可她卻陪著孫子走進課堂,成為三年級一名特殊的學生。原來,她12 歲的孫子曹陽因患腦癱,無法正常寫字。陶春英見孫子渴望讀書,于是她坐在課堂上,當起了孫子的“左膀右臂”。三年如一日,陶春英的陪伴讓曹陽學到很多知識,也贏得學校老師們的稱贊。
孫子口述,陶春英負責寫字。
陪孫子上學,她拿筆幫寫字
27 日下午,記者驅車來到陶春英孫子就讀的小學。校長曹邦賢告訴記者,陶春英老人因患上感冒,怕傳染給班上同學,下午上了一堂課就帶著孫子曹陽回家了。
說起曹陽上學的經歷,曹校長感慨萬千。“考慮到曹陽身體原因,加上他比應屆孩子大三歲,我們原本不想收他,但經不起陶春英再三懇求。加上我們都是家門口的,也不好拒絕。后來我們提出一個要求,曹陽上學可以,但要有家人陪同。”曹校長說,因家庭原因,照顧曹陽的重任落到了陶春英的身上。
“開始我們以為她只是陪伴孩子,結果她成了孩子的‘手’,承擔起寫字的任務。斗大字不識一籮的她,和孫子一起識字、學算術,還學會了英語。”曹校長忍不住稱贊陶春英。每次記筆記、寫作業、考試,都由曹陽口述或在書本上指點,陶春英負責拿筆寫在紙上。
三年如一日,她從未放棄過
三年如一日。曹陽如今已經上三年級,又多了一門重要的課程——英語。教曹陽英語的俞老師告訴記者,雖然教曹陽時間不長,但對他印象特別深,“曹陽學習興趣很大,學習也非常認真。坐在教室里,根本看不出來他和正常孩子有什么區別。”
俞老師說:“曹陽手不能寫字,說話也不清楚,但他特別認真地學習英語發音。有時候為了培養他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經常叫他回答問題。盡管發音不是很標準,但我能聽懂他表達的意思,他確實掌握了這個單詞。”
“曹陽的學習成績很好。如果按照知識掌握程度來看,他在班上能排到前幾名。每次英語測試,他幾乎都是95 分以上,只在聽力丟幾分。”俞老師告訴記者,做英語聽力和選擇題時,曹陽用手指一下A、B、C、D,陶春英幫他寫在試卷上。遇到填空題,曹陽就小聲告訴陶春英,由陶春英將單詞寫出來。再復雜一點的題目,就由俞老師幫曹陽書寫。“其他同學也都習慣了,我不用擔心考試時曹陽對奶奶說話會干擾其他同學。”俞老師說,考試的時候,曹陽在奶奶幫助下,做題并不比其他孩子慢,都是在考試時間內完成,其他老師的課也是這樣。
而談起陶春英,俞老師更是贊不絕口。“她幾乎沒什么文化,現在字寫得非常工整,而且干凈、整潔。曹陽所有作業、試卷、筆記本上的字,都是陶奶奶一筆一畫寫上去的。”記者在曹陽的作業本上看到了陶春英的字跡,盡管字體略顯稚嫩,但確實一板一眼的。
記者了解到,陶春英和曹陽在班上與同學們相處得很好。時間久了,曹陽和同學之間的交流沒什么問題,有時還和同學一起討論學習。陶春英在班上不僅是“學生”,也是所有學生的“奶奶”。班上衛生也被她承包了,許多小事情都搶著做。
學業愈發難,她漸感壓力大
曹陽家離學校步行僅需幾分鐘。但曹校長說,因村道高低不平,彎道也多,推著輪椅走不太方便,陶春英經常要花數倍時間才能將曹陽帶到學校。
記者來到陶春英的家。不大的院子里,陶奶奶正戴著老花鏡幫曹陽寫數學作業。曹陽吃力地發出不太清楚的聲音,一個字一個字說得很慢。記者看到,桌上放著語文、算術和英語課本。
曹陽看上去比同齡孩子要小一點,但眉清目秀,臉上經常掛著微笑,是一個性格開朗的小男孩。寫完數學作業,陶春英將曹陽攙到屋外陽臺上。曹陽雙手抓著陽臺欄桿,努力想直起身子。陶春英說,這是每天都要做的“康復訓練”。
面對越來越復雜的漢字和英語,陶春英逐漸感到力不從心。“剛上學時學的東西比較簡單,還能按時完成,但現在作業越來越多,題目越來越難,陽陽也無法按時完成,我只好先和他一起把簡單的作業做完。”
說起以后上學問題,陶春英說:“無論再難,我都會咬著牙幫他把小學上完。初中我還沒想過怎么辦。他不能寫字,我就當他的一雙手。陽陽說他還想繼續上學,實在不行上完小學后就在家自學。”說到這里,陶春英的眼睛紅了,拿著紙擦了擦眼角,但仍禁不住流下眼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孫芮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