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南京,六朝古都,文學昌盛,人物俊彥,山川靈秀,氣象宏偉。
滁州,吳風楚韻,氣貫淮揚 ,自古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形兼吳楚、氣越淮揚”“儒風之盛、夙貫淮東”之譽。
南京、滁州兩座古城沐浴風雨,相伴千載。如今的南京是長三角經濟核心區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位列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第5名,是國際上看好的21世紀亞洲環太平洋地區最具發展前景的城市之一。滁州從“大包干”到“大揚子”再到“大滁城”,敢想敢試,敢為人先,一座“經濟繁榮、山水相連、生態優美、宜人宜居”的新滁城崛起于皖東大地,經濟主要指標和各方面主要工作都進入安徽省第一方陣。
2018年初,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參加全省“兩會”滁州市代表團審議時,勉勵滁州要當好“五個先行者”,其中之一就是發揮“橋頭堡”優勢,當好對外開放的先行者。滁州市牢記囑托,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緊緊抓住南京江北新區建設機遇,闊步邁進“大江北”時代。
滁州城南新區龍蟠河公園。
邁入新時代,南京和滁州,都在尋找新的發展點和增長極。
2015 年,南京江北新區設立,成為全國第13 個、江蘇省唯一國家級新區。三年的時間,于 788 平方公里的南京江北新區而言,鐫刻著光榮與夢想,光彩奪目,亮點紛呈。長江如虹貫,佇立江邊,北望對岸,遠處高樓鱗次櫛比,近處江灣綠意盎然。曾幾何時,江北還是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洼地,如今已經成為南京新的重要增長極。古都金陵數風流,魅力今朝看江北。一座未來新城正在長江北岸迅速崛起。
其實,早在南京江北新區呱呱墜地之初,奔跑中的滁州就把關注的目光轉向了江北,牽掛著那里的每一次怦然心跳。
2017年,時任滁州市委副書記(主持市委工作)、市長的張祥安提出了“大江北時代”的概念。他認為,應該借助南京江北新區建設的歷史機遇,抓住國家批準建設產城融合示范區歷史機遇,構建一個與江北新區等高對接、無縫對接、協同對接的戰略新興板塊,“這是滁州最主要增長極。”
就在這一年,張祥安代表滁州市委、市政府廣邀國內頂尖的專家學者,齊聚“大江北時代的滁州機遇與策略”戰略研討會,暢所欲言,智慧碰撞,指點方遒。
滁州在思考對接“大江北”的同時,南京江北新區腳步飛快:2017 年,江北新區GDP突破2200億元;今年上半年,新區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GDP增速13%,增幅位居南京全市各板塊第一。
如今,“對接大江北、建設新滁州”已經成為滁州人的共識,“對接大江北怎么看,建設新滁州怎么干”更是成為滁州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
對接大江北怎么看?滁州人信心滿滿。
信心來自滁州人敢為人先的城市氣質:從“大包干”“大揚子”再到“大滁城”,滁州人敏銳地抓住每一個時代發展的節點,求變求新,一步一個腳印。信心來自于滁州的實力:近年來滁州搶抓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皖江示范區、南京江北新區等重大戰略機遇,銳意進取,實現了滁州經濟社會“穩中奮進、好中加快”的發展預期,經濟主要指標和各方面主要工作,都進入了全省第一方陣。
信心來自于滁州的強大布局:2016年為呼應南京江北新區建設,滁州向國家發改委申報并獲批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核心就是為了更好地吸納南京的輻射,依托蘇滁現代產業園、南譙區的滁寧高教科創城、滁州經開區的原創科技城和來安汊河水岸科技新城這“一園三城”,構建一個與南京江北新區等高對接、無縫對接、協同對接的戰略性板塊,與南京市共同迎接大江北的發展時代。
對接大江北怎么干?滁州人躍躍欲試,但任重而道遠,非一蹴而就之事。
滁州人知道,對接大江北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背后有一篇大文章。滁州人正在認真地認識南京江北新區,學習他們在城市規劃、產業布局、招商引資、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再反觀滁州自身,發現自己該做什么,該補什么,該對接什么。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說,對接大江北,要關注創新對接、人才對接、產業對接;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志迎說,對接大江北,要看機遇、能力和資源這三個要素的整合;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蔣伏心教授說,對接大江北,要完善協同創新驅動寧滁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
滁州市委書記張祥安指出,滁州將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充分發揮襟江帶淮,連接長三角和省際交會的得天獨厚區位優勢,以滁州產城融合示范區為紐帶,以滁寧城際鐵路等重點工程為突破口,在融合發展上強化協同協作,在深化改革上不斷先行先試,在開放開發上著力提速提效,在基礎設施上推進互聯互通,在平臺利用上促進共建共享,在環境保護上加強聯防聯治,進一步加強與南京特別是江北新區全方位的對接,加快打造皖蘇交會區中心城市。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改革開放以來,滁州人憑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滴水穿石的韌勁,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如今,滁州正在張開臂膀擁抱“大江北”,解放思想、凝聚共識、創新理念、拉升標桿,為建設現代化新滁州奏起最強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楚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