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埇橋區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整合推動各類服務資源下沉,精細化為民服務,探索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舉措,全力推動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促進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轉變理念“送服務”。改變村干部坐等群眾上門、行政化辦公的現象,主動走訪聯系群眾,聽取群眾訴求,發揮村級黨組織引領作用,進一步整合公共服務資源,采取“群眾少跑腿,服務送到家”的模式,積極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密切干群關系。開通電商村級服務網點244個,依托“線上+線下”服務通道,通過村級網點累計線上銷售農產品1000余萬元,村級便民網點累計代繳費352余萬元,快遞投遞44萬余件,代購商品金額30余萬元。通過成立春耕農資保障服務隊,做好春耕農資供應和價格穩定工作,依托為民服務紅色平臺配送農藥除草劑3萬畝、尿素400噸、復合肥2840噸、玉米種子5.5萬袋,慰問物資4萬余元。
轉變理念“縮距離”。統籌各部門、領域服務資源,推動改變服務資源在上集中的狀態,推動各類服務資源下沉、下放,將服務功能放到村級黨組織、落到群眾家門口。創新為民服務方式,為全區298個村配置“便民寶”,35.84萬人次通過“便民寶”辦理社保、養老、就業等相關業務。積極對接本地企業,聯系“就業直通車”12批次,26輛大巴,1輛高鐵專列,為貧困群眾提供家門到廠門一站式服務。
轉變理念“增實效”。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搞好服務為原則,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確保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以實際行動為群眾辦實事,通過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提高群眾滿意度、幸福感,贏得群眾信賴與支持。以黨建引領信用村政策為契機加大信貸業務發展,把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和“整村授信”工作有機融合起來,積極打造“信息+信用+信貸”新模式,通過“農戶貸”、“收糧貸”、“誠信貸”等信貸產品,強化信用戶信貸支持和服務力度,截至去年底,全區對18175戶授信57981萬元,累計用信1483戶10799.6萬元。對全區74個貧困村的扶貧工廠進行運營管理,統一化運作,正規化管理,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447.41萬元,吸納就業人數1727人,吸納貧困人口就業人數618人。
(孫文康 李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