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新站高新區瑤海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在已有的“三社聯動”的基礎上,通過加強組織建設、引入社會資金等方式進一步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和調動社會力量,建立起“社會服務平臺—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人才—社區自治組織—社會資源”的“五社聯動”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探索孵化居民自治項目、推進社區治理水平。
努力必得肯定,實干終有回報。日前,瑤海社區獲評合肥市“五社聯動”示范點,成為新站區首次獲此殊榮的大社區。
為保障五社聯動的有序運行,社區黨委通過加強社會資源鏈接、人才引進、資金保障、工作交流推進等方面有效措施,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
強化黨建統領,搭建服務平臺
瑤海社區以“五彩鋒匯”區域化黨建為統領,搭建轄區企事業單位資源融合平臺,采取項目認領的形式,通過專業服務、資金支持以及提供物資等多種方式,投入到社區治理中。
合肥長興康復醫院作為新站區定點康復醫院,就與社區聯手推出了“陽光公益卡”,年均為380余名自閉癥、腦部殘疾等患兒提供康復訓練,為患者家庭帶來希望,同時為新站區20余名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解決了殘疾人就業難的問題。轄區的殘疾人小劉:“我在這里工作很開心,和其他人相處融洽,每天能幫助到別人,也展現了自己的價值,家里人都說我變得自信開朗了。”
為了統籌8個社工服務站點的活動,提升服務質量,社區成立了社工服務中心,通過引入專業社工組織加大對居民骨干的的孵化與培養,通過“以服務發掘熱心人員,以項目培養居民骨干”,為社區自治儲備人員力量。目前已培育了15支志愿者服務隊伍和50余民居民骨干。
來自方橋的小陳是一名微創投項目的負責人,“剛開始自己是作為一名志愿者,帶著孩子來參加社區的志愿活動,更多的是一名參與者。在社工的幫助下,目前自己是方橋小讀者之家項目的負責人,由參與者變成了組織者,奉獻了愛心同時,也是鍛煉了自我。”
專項資金支持,激發自治活力
在資金的保障上,“五社聯動”在整合區級老少兩項服務以及公益創投基金的基礎上,依托瑤海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孵化園資金,鏈接安徽樂邦慈善基金會的社會資源,設立“愛心橋”專項基金,依托小微治理創新項目,積極發掘了居民骨干,落實居民自治功能發揮,探索小區治理創新服務模式。
在“愛心橋”專項基金的支持下,瑤海社區已開展了兩屆微公益創投項目。第二屆微公益創投項目全面覆蓋轄區7個社居委,支持了愛心彩珠一線牽項目、青苗益家環保志愿項目、紅香江”巡邏項目等12個居民自治類項目,目前已培養本土社會組織12支。
“通過微創投項目,我帶領12名熱心志愿者加入到家園的衛生清理、美化小區等志愿服務中,感覺自己在享受社區服務的同時,能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愛心橋志愿服務隊童阿姨說。
小微項目突破,關注重點群體
圍繞老少服務和小區治理,瑤海社區以小微項目為突破口,讓志愿者們在治理活動中“愿使勁、使得上勁”。
“有事找志愿者,沒事做志愿者”成為社區居民的共識,一位退休黨員志愿者說:“退休之后感覺一下子與社會隔離了,自己一身力量沒處用,當志愿者參與社區治理后,感覺生活又充實了。”
社區尤其注重對老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的關愛。“愛伴夕陽”助老服務一直以來是瑤海社區為高齡和獨居老人提供的常態化服務。“幸福來敲門”的定期訪視項目、“愛心編織坊”項目、“義診義剪”便民項目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愛心紐扣”是一支專注于殘疾人的志愿服務隊,讓殘疾人志愿者幫助殘疾兒童家庭,達到心與心的相通。一位殘疾兒童家長對“愛心紐扣”志愿者感謝到:“因為孩子有缺陷,接受別人幫助時總有一種自卑感,你們的自強精神,讓我們打消了自卑感,堅定了生活的信心。”
堅持以滿足居民需求為導向,用心提升群眾幸福感。“五社聯動”機制運行以來,通過集聚社會資源突出共治,促進居民參與提高自治,規范組織建設實現常治,居民的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更強了,社區服務的內容更精細化了,居民的生活品質更高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