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合肥翔羽機械加工廠十幾臺數控機床正在交替運轉著進行汽車配件、醫療器械、電子元件等零件加工生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的載物。”這句話正是翟豐生的真實寫照。翟豐生,是翔羽機械加工廠的創始人,同時也是肥西縣柿樹崗鄉周樓村脫貧戶,夫妻二人原本在外打工維持家庭生計,但2012年因小孩被開水嚴重燙傷,燙傷的面積達到60%,夫妻二人為給孩子看病,只好辭去工作,連續兩年多次輾轉北京、上海求醫,花去高額醫藥費,欠下巨額債務,也失去了收入來源,導致生活十分困難,一家三口在2014年申報為低保貧困戶。
翟豐生信奉天無絕人之路,越是艱難越不能放棄,他本人想方設法的貸款創業,心想憑自己的技術加上政府的大力幫扶一定能走出貧困,而且這是唯一出路。為解決資金的缺口,2015年通過小額信貸貸款5萬元和親戚朋友的幫助籌得資金共計13萬元,購置兩臺數控機床開辦了合肥翔羽機械加工廠,干起了數控機床加工業。
自2014年柿樹崗鄉開展的扶貧工作以來,一方面多種政策給予翟豐生一家增加收入、減少醫療支出的負擔,同時鼓勵其在家鄉自主創業,他自己也申請到其他企業考察學習,并多次參加免費創業的技術培訓。
在2016年通過國家扶貧政策的無息貸款,又借貸了5萬元。經過這三年的經營發展,翟豐生目前擁有了6臺機床,聘用了4名技術人員,2020年底車間又增加到了17臺機床,技術人員增加到10人,他的加工業紅紅火火。通過對東風機電等大型企業直接供貨,加工廠年生產總值超過200萬元。而純收入也達到50萬元,徹底擺脫了貧困。
他沒有選擇停下腳步,仍然在前行的路上。在實現盈利之后,翟豐生有了擴大生產規模的打算,他這次首先想到的是和自己過去一樣的貧困戶,脫貧不忘鄉里人,“如果再招人手,我會先向條件適合的貧困戶傾斜,盡量拉他們一把”。在得知“扶貧車間”招人的信息后,鄉村結對幫扶的干部針對技術需要,讓村里符合條件的人進行技術相關的培訓,同時翟豐生主動邀請他們的車間學習參觀生產流程,鉆研生產技術,在“扶貧車間”實現了就業。就這樣翟豐生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著幾位村里的村民一起走上了脫貧之路。
翟豐生用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生活,所有的挫折和困境,都成為了他今天成功的基石。來自黨和政府的幫助就像一盞盞明燈一樣點亮了翟豐生人生黯淡失意的一面,給翟豐生溫暖和光亮。相信像翟豐生會越走越寬闊。(童慶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