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來到素有“中國雜交水稻制種之鄉”之稱的肥西縣嚴店鄉蘇小社區,只見一望無際的高標準農田里,綠油油的油菜和小麥集中連片,一派生機。
吃過年飯望田畈。春節剛過,蘇小社區的種糧大戶劉樂禮已經在田間忙活起來,只見他一邊帶領工人給小麥施返青肥,一邊仔細地查看著莊稼的長勢,“這些葉子比較寬的要給掐掉,不然會影響油菜籽的純度。”劉樂禮說,要想農作物長得好,必須關注到農作物生長的每一個環節,經常到田間走一走,瞧一瞧??粗镩g越冬作物長勢喜人,劉樂禮對即將到來的春耕備耕滿懷信心。
人勤春來早,種了20多年莊稼,劉樂禮比任何人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10畝,300畝,2500畝……從上世紀90年代發展到如今,劉樂禮靠著勤勞和苦干成為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而且還帶領其他九個農戶一起成立合作社,大家承包土地一起抱團發展。
“大家抱團發展肯定要比我一個人單干強,遇到困難,我們大家都一起商量,而且用人、用機械都可以相互調配?!碧K小社區種糧大戶劉樂庚在一旁說道。
去年,嚴店鄉遭遇特大洪水,劉樂禮和其他大戶的農田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損失,造成糧食減產,洪水過后,合作社在當地政府和農業專家的指導下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通過補耕補種短期作物、晚稻等一系列措施,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干一行就要愛一行,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干,我們只能盡最大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
由于受生物規律、氣候條件及用工成本的制約,傳統農業越來越難做,劉樂禮身邊有不少曾經的種糧大戶或改行或利用近郊優勢發展起了現代都市農業,但劉樂禮卻始終帶著自己的九個“鐵桿”,一如既往地種糧食?!凹Z食是生存之本,不管怎樣,糧食肯定要有人種,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端在我們自己手里,這也是我們種田的信念?!眲范Y說到。如今,每畝田水稻產量1200斤,合作社平均每年能收300萬斤糧食。每逢秋收,看著一車車金燦燦的糧食裝滿糧倉,他就有說不出的踏實感。
要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給了劉樂禮堅持種糧的勇氣,那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鋪開更是給了他種好糧的底氣。
2019年,在國家政策和縣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劉樂禮和合作社其他大戶一起發起成立了肥西縣稻米產業協會,并邀請三河、豐樂等鄉鎮的大戶加入,同時,聯合附近三個村建立了5000畝的優質稻生產基地,致力于打造肥西優質稻米品牌。目前,稻米產業協會的撬動作用已局部顯現。
“稻米產業協會旨在通過品牌打造、訂單收購,成塊地集中優勢,培育打造優質專用的糧食生產區,從而帶動水稻產業。”正在田間指導大戶們開展越冬作物病蟲害防治和春耕備耕的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孫堅政如是說。圍繞持續推動全縣優質水稻生產,孫堅政建議種糧大戶今年嘗試機械化插秧模式。
“今年我們肯定在品質和機械化上多下功夫,從源頭控制選種用藥,努力種出優質稻、放心糧。”如今,改變傳統耕種模式,努力多種糧,種優質糧、放心糧,已經深入根植在這些種糧大戶的心中,又一個豐收的希望正在這個春天孕育?!爸醒雱倓偝雠_的一號文件也給種糧大戶們指明了方向,增加了信心,大家會鼓足干勁好好干?!眲范Y最后說。(張薇 劉成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