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龍田鎮初級中學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里,一群孩子利落地采摘著剛剛成熟的柚子,老師則一邊幫忙,一邊向孩子們普及水果保鮮儲存的生活常識。現場氣氛火熱,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大半年來,這些孩子每星期都會來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勞作。看到凝結著自己汗水的小柚子一天天長大成熟,孩子們心里美滋滋的。
“上個學期開始,我們就來給柚樹施肥、鋤草、修枝剪葉,今天終于收獲了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好開心!”龍田鎮初級中學九年級學生楊琳萱抹去額頭上的汗珠,興奮地對記者說。
近年來,貴州省將勞動教育作為鞏固“雙減”成果的重要抓手,“家校社”協同發力,在政策、課程、基地、支持、競賽等5個方面加強體系建設,打出系列“組合拳”,實現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勞動能力全面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貴陽市第四十中學打破時空限制,不再把勞動教育局限于課堂的40分鐘,而是開設了“勞動四季享芬芳”課程,指導和鼓勵同學們一年四季都投入勞動實踐中,持續感悟四季交替的奇妙和勞動創造的成就感。
扛鋤頭、拿鐮刀、背竹簍,小學生們在各自的勞動教育“責任田”里自食其力,揮灑汗水;做竹編、制蠟染、燒土陶,中學生們在勞動教育工坊里細心琢磨、精心制作;水電工、電焊工、機修工,大學生們在校園實訓中心里熟練操作、實習實踐。
貴州各中小學還把家長請進勞動教育課堂,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勞動作品,引導家長做家庭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
家長兼任勞動教育課教師,教會孩子做家務,帶領孩子一起勞動。家長群和微信朋友圈里,全是家長們曬出的孩子們的各種勞動成果——“哇,今天吃到了我家寶貝煮的面”“看,我們一家三口做的南瓜燈”“寶寶栽在陽臺的小青菜長得多好”,等等。家長們的點評也滿含期待:“自食其力方能鵬程萬里”“孩子,你今天勞動的汗水就是明天閃亮的珍珠”……
在貴州省首屆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技能競賽現場,觀看了孩子們的精彩比賽后,一名家長深有感觸地說:“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學校教育回歸勞動的好傳統,我們家長舉雙手贊成!”
近年來,貴州教育主管部門充分挖掘整合資源,積極匯聚社會合力,廣泛利用土地、山林、草場等建設了一批學農實踐基地,認定了一批廠礦企業作為學工實踐基地,與城鄉社區、福利院、科技館等社會機構共建了一批服務性勞動基地,還牽頭制定了基地管理辦法,全面加強實踐實訓基地的建設和管理,為廣大師生能在設施齊全、資源豐富、安全穩定的場所里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了解,貴州已初步形成以勞動教育國家級試驗區為引領,以省、市(州)、縣(區)、校四級聯動為主體的勞動教育基地建設格局,共獲批3個勞動教育國家級試驗區,創建省級示范縣10個、各級實踐基地(園地、場地)6787個、各級示范學校1008所。
“要引導學生系統學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從小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尊重勞動、勤于勞動、熱愛勞動,養成良好勞動習慣,將來更好地服務人民、服務社會、服務國家。”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鄒聯克向記者表示。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6日 0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