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日前,德國駐華大使傅融在上海參加2023德中經濟峰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探討了德中兩國在經貿、人文領域的合作交往。
【解說】傅融表示,她很高興德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作用。據悉,多年來,德國一直是中國在歐盟的最大貿易伙伴,據統計,兩國2022年的雙邊貿易額達到2276.3億美元。目前超過5000家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運營,直接支持約110萬個就業崗位。
【同期】德國駐華大使 傅融
關于中國,我想說中國經歷了驚人的經濟發展和增長,幫助大量人口擺脫了極端貧困,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成就。我真的很高興地說,在德中50年的雙邊關系中,德國公司也在當中作出了貢獻。當然這也與中國的對外開放和歡迎外國投資的政策有關。
【解說】傅融表示,德中兩國的經濟發展都依賴于開放的全球環境,從經濟全球化中獲益匪淺。近期,中國在多個場合發出堅定擴大開放的明確信息,傅融對此表示歡迎。
【同期】德國駐華大使 傅融
德國的成功建立在開放的全球經濟之上,我們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因此我們依賴于全球大環境,我們從全球化中受益良多。正如德國總理所說,“脫鉤”不是正確的道路。我們確實希望繼續為企業營造一個開放的環境,以創造全球協同效應,來解決我們面臨的許多問題。我認為一個關鍵因素是互惠互利和保持我們的經濟開放,盡管我們現在面臨著諸多的全球風險和挑戰。
【解說】傅融認為,教育領域的交流有助于促進兩國之間的理解。她希望能在政治經濟合作基礎上,兩國之間有更多的人文交流。
【同期】德國駐華大使 傅融
我非常贊同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一個目標是全民教育和高質量教育。我認為通過教育,實際上是為未來創造基礎,這不僅是為了某一個人,更是兩國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不同國家之間的理解。所以我認為這種教育機構之間的交流也是一種對未來解決方案的研究,這真的很重要。如果一個年輕人在不同國家學習和生活,比如在德國的中國人或在中國的德國人,你永遠不會忘記這段經歷。你會對另一種文化,另一種語言有更深的理解。我們希望如此,并繼續保持雙方的合作與聯系。
周孫榆 馬德林 上海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