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農副產品,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耕讀傳家的文化傳統,是鄉村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鄉村產業發展的獨特土壤。
近年來,我國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力度空前,成效顯著。隨著人居環境的整治、改善和提升,一個個傳統村落也煥發出勃勃生機。安徽涇縣章渡村,曾是一個“沉睡”的古村,如今重放光彩。
章渡老街最大的老房子,曾經看上去非常破敗。但是如今,經過修復和重建,老房子已經煥然一新。
原本的危房修葺一新,變成了一家特色酒店。在保存磚瓦石墻木質結構的同時,內部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
章渡古鎮村民 王志富:原來都是倒塌的房子,他們現在把它們全部建起來了,這個看上去就舒服,以前人走都嚇死了,房子掉瓦塊。
龐煥泰老人今年74歲,當過空軍飛行員,后來在上海經商。8年前,龐煥泰來安徽旅游時,發現很多古村的老房子瀕臨倒塌,空心村現象嚴重,讓他憂心忡忡。于是,龐煥泰萌生出保護、修復、開發古村落的想法。
龐煥泰: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想法非常簡單,喜歡或者有點情懷,但是在做的過程中就發現百姓生活非常困難,應該幫他們致富找到一條道路。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古村落搶救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地政府先后投入數千萬元,用于章渡的環境整治、道路提升和污水改造等項目。而為了盡可能保存老街的風貌,在修復中,灌土墻上的每塊磚都要逐一進行比對清理。
龐煥泰:只要是充氣鉆一打,這個墻就碎掉了,所以就不能埋管線,不能動墻。這個磚我們還是要能保盡保,這種老磚現在已經燒不出了。
章渡老街一共有多少100多棟老房子,經過幾年的保護修復,已經有50多棟老宅重獲新生,吸引了城里人前來入住。
龐煥泰:過去這里有5個老人,一只貓,現在就是城市人住在這里也不止5個人了,已經有10來家已經入住了,外來的游客也很多。
往來的游客、變化的村莊,也帶動著當地村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發生轉變。
龐煥泰:城里人真是帶來了活力,村民們非常關注這些一線城市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他們自然地也在跟他們接軌。比如說打羽毛球,到茶室喝杯茶、喝杯咖啡,練練瑜伽,彈彈古琴。他們也開始修繕自己的房子,也開始轉入場所的經營,也參與到我們這里的活動里了。城里人到了鄉村,這是互相帶動、相互影響,我想這可能是鄉村振興的一條路子。
(總臺記者 王利 周少軍 涇縣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