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14日訊(記者 李智)當地時間12日,北約峰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閉幕。本屆峰會上,北約成員國承諾向烏克蘭提供長期安全保障,但并未就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時間表達成一致,烏克蘭被告知只有在“成員國同意且條件滿足時”才能收到邀請。
此外,據外媒報道,北約正推進與亞太四國合作,包括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韓國。該亞太四國的領導人也出席了本次北約峰會。今年早些時候,北約已提出希望在日本東京設立聯絡處。如果該聯絡處真的設立,將是北約在亞太地區的首個聯絡處。但由于法國強烈反對,該計劃受挫擱淺。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峰會后的記者會上表示,北約與其他地區國家建立伙伴關系是好事,但不應超越地理因素。“印太地區”并非北大西洋,北約不能以某種方式建立所謂的“合法性”,并在其他非北大西洋地區建立地理上的存在。
報道援引美國巴克內爾大學國際關系教授朱志群觀點指出,北約有擴張到亞太地區的意圖,這也將進一步影響美中關系和中歐關系。朱志群認為,北約缺乏自我反省,沒有從烏克蘭危機中吸取教訓,即北約擴張時必須考慮各方的安全利益。北約東擴威脅到俄羅斯是烏克蘭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北約卻不愿承認這一點。他說:“北約有責任說明它東擴的理由以及如何能促進亞太地區安全,而不是起反作用。”
《歐洲時報》撰文指出,從馬克龍說“北約腦死亡”,到戰爭激活北約,到今天歐洲慣性隨美國起舞,繼續擴容北約。可以說,此次北約峰會不但沒有表現出和平誠意,而且在擴張道路上走得更遠的態勢,這對世界是極其危險的。
對于北約的“司馬昭之心”,俄新網援引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前駐華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觀點指出,美國企圖將北約歐洲盟友拖入亞太地區,并讓他們在亞太地區參與建立系統性架構。他認為:“北約峰會的結果證明,歐洲已徹底失去抗拒華盛頓唆使的能力,聽話地加入了抗衡中國的行列。”
當地時間7月1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在聯合國安理會公開會上強調,北約在全球不斷越界擴權,挑起對抗。無數事實證明,北約才是真正的麻煩制造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