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當地時間7月2日,法國因“警察射殺17歲少年”事件而引發的全國騷亂進入第六天。法國內政部2日表示,1日晚至2日凌晨,法國各地警方共逮捕了719名騷亂參與者。盡管法國政府已在全國部署了4.5萬警察和憲兵維持治安,但騷亂并未得到完全控制,南部多個城市晚間仍有大量暴力襲擊、搶劫及縱火事件發生。法國街頭暴力蔓延的畫面成為國際媒體報道的焦點。不少國家發布旅行警告,敦促在法或計劃前往法國的民眾“高度謹慎”。繼法國后,比利時、瑞士近兩天也爆發了規模不等的騷亂。歐洲國家非常擔憂騷亂會繼續蔓延,因為它們面臨著與法國類似的移民問題。諷刺的是,作為法國盟友的美國,盡管被國際公認種族問題最嚴重,有媒體卻幸災樂禍,稱法國騷亂表明“美國并不孤獨”,還有媒體認為法國不如美國,并直接指責法國是“體制性的種族主義”。俄新社2日稱,一周前,西方的政客和媒體都期待著俄羅斯爆發內戰,而如今內戰就發生在他們的家里。報道稱,“歐盟在法國騷亂的火焰中燃燒”。
2日,法國因“警察射殺17歲少年”事件而引發的全國騷亂進入第六天。圖為當地時間7月1日晚,法國警察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凱旋門前巡邏。( 法新社)
市長家被暴徒縱火
法國內政部表示,截至2日凌晨3時30分,各地警方一夜之間逮捕了 719 人,前一天晚上(6月30日晚至7月1日凌晨)共逮捕了約1300人。當天,法國政府在各地部署了約4.5萬名警察和憲兵,還派出裝甲車、直升機等。內政部長達爾馬寧當天上午在推特上發文稱:“由于執法部門的果斷行動,我們度過了一個稍平靜的夜晚”。
雖然警方逮捕人數較前一日有所下降,但騷亂仍在法國各地蔓延。特別是在法國南部的馬賽、里昂等地,暴力事件仍然十分嚴重,街道上的汽車、路邊的銀行自助取款機和臨街店鋪遭到騷亂者暴力襲擊、搶劫甚至放火焚燒,騷亂者還與警察發生激烈的沖突。一些騷亂現場視頻顯示,部分騷亂者持有槍支。法國內政部的報告稱,在這一晚的騷亂中,約 45 名警察或憲兵受傷,577 輛汽車被燒毀,74 座建筑物著火,街道和其他公共場所發生縱火事件共871起。此外,還有20多個警察局或憲兵營遭到襲擊。
1日深夜,巴黎南部拉伊萊羅斯市市長文森特的家遭到暴徒襲擊。據法新社報道,文森特2日在推特上發文稱,暴徒1日晚開車撞進他的家,然后縱火,他的妻子和一個孩子受傷。他譴責這是一起“怯懦的謀殺未遂事件”,并稱當晚的騷亂“在恐怖和恥辱中達到一個里程碑。”這起事件令法國政壇為之震動。法國總理博爾內當天表示:“這是無法容忍的事實,罪犯將受到最嚴厲的裁決”。法國檢方也稱將把這一事件作為謀殺未遂案來進行調查。
政府考慮“一切選項”
針對騷亂,法國政府已公布取消全國所有大型活動等多項應對措施。一些城鎮宣布實行宵禁,馬賽從每天18時起停止所有城市交通??偫聿杻缺硎?,正考慮“一切選項”。她說,制造騷亂“不可容忍、沒有借口”。
法國司法部長莫雷蒂1日稱,被捕的騷亂參與者有30%是未成年人,許多人甚至是十三四歲的小孩。對此,莫雷蒂警告稱,這些未成年騷亂者的父母將被追究責任,“那些對孩子不聞不問的父母…… 將面臨兩年監禁和3萬歐元罰款”。
法新社稱,眼見形勢緊急,法國總統馬克龍推遲對德國的國事訪問,他于周六和周日接連兩天與各部部長緊急舉行危機會議。在周六的會議上,馬克龍強調,堅決反對暴力行為,他將采取“一切措施”來維護國家秩序。他強調,社交媒體平臺在數天來的騷亂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將要求各平臺刪除“挑釁性的內容”,并確認“利用社交網絡煽動破壞秩序和暴力行為的人”。根據愛麗舍宮的消息,馬克龍將于當地時間2日19時30分就全國騷亂狀況發表“情況簡報”。
瑞士、比利時出現騷亂
對于法國持續的騷亂,包括美歐在內的多國紛紛發布旅行警告。2日,中國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和中國駐法國使領館再次提醒在法中國公民,密切關注當地社會安全形勢,謹慎外出。
目前,歐洲各國,特別是法國的鄰國都緊張地關注騷亂是否會蔓延到本國。法國《20分鐘報》2日稱,瑞士洛桑1日夜間發生騷亂,7人被拘捕,其中6人是未成年人。報道稱,超過100人參與了騷亂,他們襲擊商店,并向執法人員投擲石塊和燃燒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列日等城市6月30日發生騷亂,布魯塞爾有100人被捕。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6月30日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段有關法國騷亂的視頻,回應歐盟峰會提出的移民改革方案。視頻一開始顯示法國的街道被大火吞沒、暴徒砸碎商店櫥窗的場景,然后展示波蘭城市安靜和平的景象。他稱:“我們不希望波蘭街頭也出現這樣的場景。”
奧地利前外長克奈斯爾1日在“今日俄羅斯”網站撰文稱,法國移民主要是北非或西非前殖民地移民的第三代或第四代,他們大多數會說法語,且在國外出生的移民僅占移民總數約10%。而在奧地利,這一比例如今高達20%。在德國和奧地利,一些城市甚至有高達90%的移民兒童不具備以德語為母語的能力。報道稱,從相關數據來看,德國或奧地利未來的形勢比法國更具爆炸性。
美媒批法“系統性種族主義”
“美國媒體正饒有興趣地關注法國局勢”,法國BFMTV電視臺2日用這樣的語句來表達不滿。報道稱,該媒體發現《紐約時報》在線上創建了相關專題進行報道,CNN循環播放法國騷亂畫面。對法國爆發騷亂,美國媒體為國際輿論不再緊盯美國的種族問題而舒了一口氣。美聯社1日稱,法國的騷亂表明“在與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作斗爭的問題上,美國并不孤獨”。CNN的評論更直接指責法國拒絕面對“體制性的種族主義”。該評論稱,盡管美國黑人更容易受到警察的暴力對待,但美國每天都有關于種族的討論。法國官方卻禁止這樣做,也禁止收集或透露有關種族的個人數據。這意味著,法國社會的“系統性種族主義”被掩蓋了。
美國人為何大肆渲染炒作法國騷亂?美媒一則小消息暴露其背后的“小心思”。彭博社2日援引美國銀行的數據稱,上周歐洲流出的資金達46億美元,這些資金多數流向美國。顯然,歐洲越亂,美國吸收的歐洲資本會越多。
對于來自盟友的指責,法國外交部1日氣憤地回應稱,任何有關法國或警察存在“系統性種族主義”的說法“完全沒有根據”。
俄新社2日稱,歐洲政客用謊言煽動對(其他國家或其他種族)“陌生人”的暴力,也給自己帶來不信任和不滿之火。文章稱,吞噬法國的大火應該喚醒歐洲的政客們,即使不是良心,至少也應該喚醒自我保護的本能。但可悲的是,他們忙于應對俄羅斯恐懼癥,無暇關注自己真正的問題。
俄自由民主黨主席斯盧茨基1日稱,法國騷亂既是其歷史上殖民政策的遺產,也是巴黎“盲目跟隨華盛頓地緣政治冒險的結果”。他說,歐洲移民危機不是昨天才發生的,大量難民和非法移民流入“老歐洲”,與北約入侵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以及支持烏克蘭直接相關。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當天用法語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馬克龍不止一次說站在烏克蘭一邊,現在是時候停止這樣說,站在法國自己一邊了。浪費在為澤連斯基提供武器的錢可以用來讓普通法國人受益?!?/p>
【環球時報駐法國、德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董銘 青木 陶短房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柳玉鵬 陳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