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六穩”“六保”一線見聞】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圣 李 宏
家住重慶市九龍坡區銅罐驛鎮黃金堡村的羅仁,在辦理2021年醫保參保時發現了一個新變化:以前查詢參保信息要拿著社保卡一步一步操作,現在只需刷一下臉就全部完成了。“前幾天在我們村的實踐站聽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時,宣講員就說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與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密切相關。當時我聽了就很振奮,今天又現場體驗了智慧醫保帶來的便利,感受更深了!”羅仁說。
重慶市九龍坡區積極探索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六大行動”,構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級聯動協同體系,將黨的創新理論“講”到群眾心坎上,將各項便民惠民利民政策“做”到群眾心窩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聯動協同工作體系,也成為宣傳和推動“六穩”“六保”的重要平臺。
華巖鎮民安華福社區是九龍坡區第一個公租房社區,4.2萬居民中83%來自區外,60%只有初中以下學歷,有一技之長的人少。九龍坡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指導華巖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從穩就業入手,通過三級聯動協同整合資源,精準對接居民求職、企業用工、社區治理三方需求,以“就業超市”“巧手夢工坊”“創業苗圃”“創業大市場”為載體搭建“就業橋”,鋪就“創業路”。
在“就業超市”,用工單位和求職者在線上點擊“一鍵呼叫”即可直接交流,線下則定期舉辦招聘會,目前已有1600多名社區居民通過“就業超市”就業。“巧手夢工坊”是針對部分居民既要就業又要照顧家庭的問題,引進企業開發的彈性上班計件發酬項目。“創業苗圃”則是為有創業意愿但缺乏資金和經驗的社區居民打造的自主創業一條街,設立411個攤位,零租金提供給社區居民經營。近年來,社區已有約3000人通過“巧手夢工坊”和“創業苗圃”實現就業。
39歲的孫正菊,大兒子已經讀大學,需要經濟支持,小兒子才6歲,需要時間照顧。在社區文明實踐站引導下,她進入“巧手夢工坊”從事手工制作,又申請到了“創業苗圃”的攤位,每天送小兒子上學后就去做手工,接孩子放學后就去經營攤位,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
位于楊家坪街道的一家火鍋店今年夏天開業之后,老板夏季平第一時間就提出申請,希望使火鍋店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楊家坪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了解情況后,根據中央“六穩”“六保”精神和重慶市、九龍坡區相關政策措施,通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專家幫助完善整體方案,提煉文化特色,使他的火鍋店一開張就成了“網紅”。“理論宣講能讓人認清方向,政策介紹能讓人找到方法,落地服務能讓人起步發展。我們都非常愿意參與到這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之中。”夏季平說。據楊家坪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揚介紹,街道根據市場主體主要集中在樓宇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的情況,探索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實踐站建立在企業和服務平臺上,目前已建成9個企業型實踐站(點)。
“我們推進文明實踐工作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主要方式是志愿服務。”九龍街道黨工委書記蔣立強說,街道借助志愿服務隊伍的力量將學雷鋒志愿服務崗、便民服務站、九龍社工室建到了群眾“家門口”。在黃桷坪街道,“黃桷義工”已擁有文明實踐志愿者骨干9000余人。最近一段時間,志愿者正收集轄區2000多名困難群眾的“暖冬心愿”,開展第九屆暖冬公益行動。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使九龍坡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能夠更好發揮貼近群眾的優勢宣傳和推進“六穩”“六保”工作,形成了領群眾學思想、與群眾齊落實、助群眾謀發展、引群眾共分享的文明實踐濃厚氛圍。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9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