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網 ? 要聞

脫貧攻堅丨荔枝蜜、龍眼蜜、鴨腳木蜜……小鎮脫貧的“蜜”訣都在這里!

廣東省江門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這里環境優美,有讓大作家巴金贊賞不已的“小鳥天堂”;這里物產豐茂,是珠三角地區重要的“米袋子”“菜籃子”。2016年以來,江門著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造血式”產業扶貧為抓手,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幫扶機制,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全面統籌 長效幫扶

時值初冬,廣東省江門市恩平市那吉鎮牛塘山養蜂場里,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一排排蜂箱,勤勞的蜜蜂飛進飛出,一派忙碌的景象。養蜂場管理員梁洪概戴著手套和防蜂帽,穿梭在蜂箱之間,不時輕輕取出蜂框,仔細查看。

養蜂場周邊群山環繞,生長著1.5萬畝生態林,植物種類豐富,蜜蜂一年四季都可以采蜜,產出的蜂蜜天然無污染,品質極佳。梁洪概已經在這里工作了兩年,他每天都要觀察蜂蜜產量、花草蜜源護理等情況,對于蜜蜂的習性和蜂蜜的品種如數家珍:四五月主要是荔枝蜜和龍眼蜜;八月后有百花蜜;十一月有珍貴的鴨腳木蜜,是蜂蜜中的極品。

那吉鎮地處恩平市偏遠山區,緊鄰七星坑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好,林業資源豐富,素有養蜂的傳統。但在以前,鎮里養蜂是靠蜂農上山“捉蜂”回家“散養”,蜂蜜產量低,蜂農收入極不穩定。為改善這種狀況,恩平市委、市政府經過認真調研,決定把養蜂作為那吉鎮的“一鎮一業”特色扶貧產業。恩平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兵說,作出這個決策,考慮的是養蜂產業投資少、見效快;用工少、收益快,男女老少都能從事。

這個計劃與村民梁健鴻的想法不謀而合。梁健鴻家里幾代都是養蜂人,他早就發現以前那種單打獨斗的模式不行。大學畢業后,他就想成立合作社,把產業做大做強。天時、地利、人和,“養蜂采蜜”項目應運而生。

2018年,那吉鎮統籌產業扶貧資金42.48萬元,以牛塘山蜂業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建設占地70畝的精準扶貧產業“養蜂采蜜”基地。鎮里出資購買養殖蜜蜂135箱,通過基地示范、貧困戶參加學習培訓后參與管理的方式,力爭最終達到“貧困戶既能掌握技術又獲得分紅”的目標。

項目實施以來,那吉鎮已組織開展了5次集中培訓和60余次分散培訓,蜂農們的技術越來越嫻熟,收入也有了顯著提高。有蜂農算了一筆賬:以前一箱蜂產的蜜就賣200多元,在合作社學習半年,現在一箱蜂蜜可以賣700多元。

為帶動更多貧困戶自主創收,合作社又以每公斤100元的保底價從貧困戶手中收購蜂蜜,解決銷路問題。現在,梁洪概在合作社養蜂,每月的工資有兩千多元,加上年底分紅,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幾番。他充滿自信地說:“我們如果都和蜜蜂一樣勤勞,賺錢致富都不是問題。有政府的幫忙,爭取明年收入再翻番!”

“養蜂采蜜”初見成效之際,那吉鎮已經開始謀劃進一步為群眾開拓增收渠道了。那吉鎮黨委委員劉琪琛介紹說,鎮里將規范好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建立“互聯網+”銷售模式,讓貧困戶的增收更有保障。此外,還考慮把養蜂基地與石頭村景區和牛塘山森林公園相結合,擴大旅游資源。

企業+農戶 千年茶香致富一方      

在恩平市那吉鎮大力發展“甜蜜”事業的同時,位于西江下游、同屬江門的鶴山市,也有一個坐落于大山間的偏僻村落,依靠重振傳統茶葉種植產業,成功實現脫貧致富。

“未有鶴山縣,先有古勞茶”。古勞鎮茶山村位于海拔546米的茶山之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產茶的歷史可追溯到宋元時期,是鶴山最早種植茶葉的地方。但此前由于交通不便、產業單一,群眾收入普遍偏低,曾是江門市十大貧困區之一。由于村民外流嚴重,茶產業也逐漸蕭條。

一大早,村民勞錦明就來到茶園,在翠綠的茶樹上指尖“翻飛”,不一會兒就采摘了滿滿一簍鮮葉。明叔曾是一名貧困戶,他在這里打工已經有三年時間,現在一年得到的扶持資金加上打工收入有一萬多元,生活基本不愁。

明叔工作的古勞茶山生態園,是鶴山市“百企扶百村”精準扶貧項目之一,頗具本地特色。2018年,該項目以保護生態林為基礎,開發200畝茶田,采用“公司+茶園+扶貧戶”模式運作,目標是實現“三贏”。鶴山市古勞生態園有限公司企業代表劉國輝介紹說,項目開展后,鶴山有21家企業先后在生態園認領茶地種茶,每家企業掛鉤一個幫扶對象,為他們提供培訓、工作的機會,每年大約可以為茶農帶來6000元額外收入。

目前,茶園通過人工開墾,已由原來的200多畝開發到近400畝,產量也逐漸提升。茶山生態園項目的引入,不僅盤活了閑置的土地資源,為村集體帶來收入、撬動更多就業崗位,讓附近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同時還帶動了產業轉型升級,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古勞鎮黨委書記謝文清說:“讓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當中,長期在茶園里面工作,能達到穩定收入、長期脫貧的效果。”

因地制宜發展養蜂產業、引入社會力量振興茶產業……近年來,江門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綠色、高效、優質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之路,成功讓大自然賦予的綠水青山變成助力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截至2020年6月底,江門市建檔立卡貧困戶5097戶、16659人全部實現脫貧,展現了脫貧攻堅中的江門力量。


相關閱讀

蒙牛集團榮獲“引領鄉村產業卓越企業”稱號

蒙牛集團在大會上榮獲“引領鄉村產業卓越企業”稱號,蒙牛集團執行總裁、中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李鵬程出席活動并致辭

河溜鎮蓮花村:貧困村里產業興

“以產業帶動貧困戶就業,才是鞏固脫貧成果的有效途徑。”采訪中,夏邦元告訴筆者,近年來,蓮花村堅持“產業促發展,發展帶就業”的理念,已成功吸引6家企業落戶,在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帶動近200余名貧困群...

內蒙古林西縣發展種養產業 超萬戶貧困戶脫貧

赤峰林西縣山溝里的十二吐鄉小西溝村,土地貧瘠、發展落后,村民蘭國利家雖然有20畝地,但一年的收入也不過2000元

新疆阿克蘇:產業扶貧拓寬農民增收路

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沙棘產業,烏什縣規劃實施了百萬畝沙棘生態林建設工程,為延伸沙棘產業鏈,該縣還引進多家沙棘產品加工企業,生產沙棘原漿、沙棘果汁和沙棘茶等多種產品,帶動更多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宜秀區羅嶺鎮羅嶺社區:貧困戶助力人居環境整治

宜秀區羅嶺鎮羅嶺社區充分利用好建檔立卡貧困戶群體,履行公益性崗位職責,宣傳發動群眾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万州区| 大邑县| 景德镇市| 潮安县| 三台县| 文登市| 合江县| 安平县| 嫩江县| 扶风县| 德钦县| 彰化市| 祁连县| 罗平县| 铜鼓县| 鸡东县| 朝阳区| 灌阳县| 通城县| 通榆县| 固原市| 扬州市| 巨野县| 凭祥市| 水城县| 孟村| 青铜峡市| 琼中| 三原县| 双流县| 十堰市| 长宁区| 塔河县| 叶城县| 阳新县| 隆化县| 桂阳县| 屏边| 衡山县|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