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是紅薯采收的季節,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的高山紅薯近日迎來豐收。在梅州生長地公司五華高山紅薯倉儲中心,記者看到幾名分揀員站在紅薯自動稱重機前,對新采收的紅薯進行質量和重量等級篩選。不遠處,一筐筐分揀好的紅薯準備進入常溫庫。
“供港澳地區的紅薯數量占總收成的三成,預計今年約100萬公斤可以出現在港澳街市?!惫└郯膫浒富?、梅州生長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銷售部營銷總監劉思順稱,“我們的農產品不加農藥,也沒有農殘”,通過采收、分揀、檢測、過關等程序,紅薯48小時內即可從五華縣田間送到港澳同胞的餐桌上。
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加工基地之一的廣東漢光超順的農產品加工冷鏈倉儲物流園內,設有凈菜加工廠、大型凍庫、物流配送區等功能區域。記者在冷庫里看到一筐筐分揀和檢測好的蔬菜暫存,等待成品出貨。廣東漢光超順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廠長趙小龍介紹說,目前香港“家農蔬果批發專門店有限公司”的百家直營店,深圳華為食堂等與該企業合作,“除了供港澳市場,我們也供應到梅州的學校食堂和工廠等,本地已供不應求?!?/p>
梅州市是廣東省的農業大市,而五華縣處于梅州南部,是梅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距離最近的縣。目前,五華境內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78.13公里,高速公路通車密度居梅州全市第一。長(春)深(圳)、濟(南)、廣(州)等高速公路的通車,促進了五華與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加快了農產品“出山”。
基于區位優勢,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梅州配送中心設在五華縣,而且離高速公路出入口處僅2公里,謀求快速把農產品送至大灣區城市。在配送中心內,一塊巨大的五華縣菜籃子基地實時監測平臺電子屏顯示該縣金柚、大米、番薯和蔬菜等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連接設置在田邊的“電子眼”,實時監測基地大氣溫度、大氣濕度、大氣壓力、土壤電導率、光照度和土壤濕度等數據。
工作人員劉遠波表示,該中心配有指揮中心信息系統平臺、海關檢測監管平臺、快檢中心等,可以實時監控各類農產品的價格走勢,篩選暢銷農產品,給相關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提供參考,每天能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安全的菜籃子產品十多噸。
“我們基地最大的亮點之一是農產品產銷源頭可追溯,精確到具體的生產者,而且配送中心按照供港澳質量安全標準把控農產品質量?!眲⑦h波稱,消費者在信息平臺上可查到所有進駐平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實現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產銷信息可查詢。目前梅州市已有27家本地企業和2個加工企業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單日最大交易量達115.21噸。
據介紹,梅州官方利用該市生態農業優勢,做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梅州配送中心的建設,并以此為契機,打響“梅州柚”“客都米”等區域品牌,計劃打造大灣區最優“大農場”、最美“后花園”。(作者 蔡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