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對“十四五”期間的改革開放做出了明確部署,提出了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的目標。對此,我省廣大經濟界人士表示,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強化“兩個堅持”實現“兩個更大”的目標要求,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
安徽是“大包干”發源地,素有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十三五”以來,我省推深做實各領域改革,打造了一批新的改革品牌,譜寫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國企國資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全會為我們做好‘十四五’國資國企改革指明了方向。”省國資委企業改革處處長吳明說,未來五年,將狠抓我省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落實,積極推動省屬企業加強與世界一流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的合資合作,支持具備條件的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層面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時,深入開展省屬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專項行動,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新型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
“放管服”改革是我省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之一。“省委全會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指明了方向。我們將按照‘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的要求,繼續通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優化企業開辦服務、簡化涉企生產經營和審批條件措施,持續推進注冊登記便利化、服務效能最大化,有效降低市場準入制度性交易成本,減輕企業負擔,讓更多市場主體進得來、出得去、發展好。”省市場監管局企業注冊局副局長郭術威表示。
對外貿易是衡量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我省進出口總額將超過千億美元。合肥海關關長辛建民表示,將始終堅持高水平開放,圍繞創新鏈、產業鏈布局海關的監管鏈和服務鏈,著力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積極支持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和RCEP建設,推動綜合保稅區與開放口岸、指定監管場地等聯動發展,支持更多企業走出去,深度參與全球資源整合與市場配置。
跨境電商作為外貿的一種新業態、新模式,為外貿發展提供新引擎、新動能,特別是今年以來,跨境電商已成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保市場、保主體的有效路徑。“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會同各地各有關相關部門,加快推進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強化項目帶動、產業驅動、園區拉動、政策推動,加快形成跨境電商綜試區示范引領、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多點支撐、全省各市跨境電商競相發展的新格局,推動我省跨境電商實現跨越式發展。”省商務廳副廳長喬興力表示。
“在‘十三五’期間,我們的年進出口規模連續創歷史記錄,從3億多美元突破到去年的6億美元,今年有望接近7億美元,面對疫情影響的困難局面,譜寫出新的篇章。”安徽輕工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夕良表示,新時代、新起點,安徽輕工將深入貫徹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聚焦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用好安徽自貿試驗區這塊金字招牌,積極搶抓后疫情時代的市場機遇,千方百計穩渠道、穩訂單、穩市場,著力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開發區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作為安徽最大的工業集聚區,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以浦東開發開放為標桿,遵循歷史邏輯,順應時代潮流,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外向型經濟水平。”合肥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秦遠望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全會要求,立足自身產業稟賦,優化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制度環境,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和安徽自貿區建設機遇,全面加快合肥空港經濟示范區建設,吸引更多全球產業鏈企業、海內外人才落戶,為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出成果、出經驗。
自貿試驗區是新時期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今年8月30日,安徽自貿試驗區成功獲批建設,成為我省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強化頂層設計,優化體制科學推動,立足國家明確的戰略定位、功能劃分和蚌埠市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突出“綠色自貿”和“數字自貿”,聚焦硅基和生物基特色產業發展,培育和引進頭部企業,完善產業鏈、塑造產業集群、健全產業生態,打通產業鏈的堵點和痛點,力爭雙基產業在未來五年形成3000億產值,聚集頭部企業10家。”安徽自貿試驗區蚌埠片區工作專班副主任、蚌埠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卞家濤表示。
全會指出,“經濟強”是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硬核支撐。“在‘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全會要求,緊緊圍繞‘工業強市’戰略,聚焦‘智能制造、高新材料、食品飲料、日用化工’等產業集群,以重點項目為牽引,積極謀劃、主動出擊,積極招引大項目、好項目。”明光市明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招商引資分管負責人吳輝表示,下一步,將從優化營商環境、精簡辦事流程、提供全套服務、完善基礎設施等方面著手,讓企業早簽約、好落地、快見效,不斷推動企業總量上臺階、質量上水平、結構更優化,助力明光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記者 鮑亮亮 彭園園 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