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昨天(2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審計署、國務院扶貧辦、銀保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將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確保各項惠民惠農政策落地見效。
根據《指導意見》,到2023年,所有直接兌付到人到戶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原則上均實現通過“一卡通”方式發放。清理整合補貼政策和資金、規范代發金融機構、搭建集中統一發放平臺、加強公開公示等工作基本完成,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監管格局基本建成,實現“一張清單管制度”“一個平臺管發放”,補貼政策更加科學,資金績效明顯提高。
開展專項治理 確保補貼及時足額發放
“一卡通”對方便服務群眾起到了積極作用,不過相關部門在開展專項治理時發現,“一卡通”仍然存在補貼項目零碎交叉、補貼資金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影響了政策實施效果。
2019年,財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了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發現了問題主要集中在三類。
財政部監督評價局局長 郜進興:比如說政出多門、卡出多行、人卡分離、一人多卡等等這些現象,使得管理方面有漏洞,使老百姓有些應該拿到的資金沒有被拿到。
郜進興介紹,在檢查中發現,有個別補貼戶持有10多張補貼卡,造成一人多卡,而且“一事一卡”“卡出多行”現象也較為普遍。有的縣級部門每發一次補貼便要求農戶新辦一張銀行卡,部分省份補貼資金代發銀行就達27家。這些問題不利于補貼的發放和管理,給老百姓領取補貼造成不便,更存在補貼資金被冒領、被套取的風險。
而由于管理不規范,導致違紀違規問題時有發生,個別地區存在嚴重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查出的違規問題涉及金額達3億多元。
此外,專項治理期間,發現未及時發放補貼資金76.38億元,閑置資金長期未統籌盤活16.2億元,個別補貼項目資金閑置長達16年之久,補貼發放不及時不精準,補貼資金閑置浪費情況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