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11月29日電(李東標)紅色的石榴、黃色的草繩、綠色的果蔬、白色的稻米、黑色的甲魚……近年來,位于淮河之濱的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借助“五彩產業”發展引領貧困戶脫貧,趟出了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脫貧致富之路,人們的生活正變得五彩斑斕。
懷遠縣地處安徽省北部,資源豐富、物產富饒,盛產優質石榴、糯稻、蔬菜等,素有“淮上明珠”的美譽。如何將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懷遠縣將目光放在了特色產業發展上。
酸甜可口的懷遠石榴。
“紅色”是懷遠最濃郁的底色。如果要評選懷遠知名度最高的特產,那一定非石榴莫屬。懷遠縣被稱為“石榴之鄉”,當地種植栽培石榴的歷史悠久,有“玉石籽”“紅瑪瑙”“薄皮糙”等十多個品種,懷遠石榴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11月28日,在懷遠縣茨淮新河兩側的安徽天兆石榴基地,成片的石榴樹在風中顫栗,枝頭上的石榴早已被采摘一空,隨著氣溫的持續走低,工人們開始忙著清理石榴園內的廢棄枝條和雜物,并為石榴樹順利過冬做好防凍準備。
“懷遠地處我國南北分界線上,石榴種植歷史悠久,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讓這里的石榴酸甜適中,特別可口。” 石榴基地工作人員陳靜思介紹,懷遠石榴營養價值十分豐富,近年來懷遠縣大力發展石榴種植及深加工產業,創新推出了石榴酒、石榴飲料、石榴面膜等新產品,受到很多消費者的追捧和喜愛。
以石榴為媒,懷遠縣努力推動文旅、農旅融合發展,連續舉辦了石榴文化旅游節系列活動,通過石榴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交流會、石榴節文化展演、石榴王評比、農特產品展銷會等系列活動,提升了懷遠石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酸甜可口的石榴,帶給人們幸福的味道。安徽天兆石榴基地利用“企業+村集體(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了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陳靜思算了一筆賬:“我們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帶動139戶農戶增收,其中貧困戶有66人,每年僅向貧困戶支出土地流轉費用就達100萬余元;累計帶動2萬人次就業,每年帶動本地農民增收400萬元?!?/p>
另外,石榴基地還無償為有需要的貧困戶提供石榴種苗,并為他們提供從技術到銷售的全程服務。越來越多的貧困戶依靠發展石榴產業開啟了通往致富的大門。
糯米生產加工車間。
“白色產業”是懷遠脫貧攻堅的又一個“法寶”。懷遠自古便有水稻栽培的歷史,糯稻品質優質獨特,是全國最大的糯稻生產基地和糯米交易集散地之一。近年來,懷遠縣以“白蓮坡貢米”品牌為依托,建成90萬畝優質糯稻種植基地,打造白蓮坡食品科技產業園。目前,懷遠縣擁有糯米加工企業270余家,年加工能力達到200萬噸以上。
扶貧車間的工人正在為草繩打捆。
潔白晶瑩的大米,豐富了人們的餐桌,水稻秸稈則為當地發展“黃色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草繩機操作簡單,還能讓小小秸稈變廢為寶?!痹趹堰h縣白蓮坡鎮新莊村就業扶貧車間,說起使用草繩機的好處,不少村民贊不絕口。新莊村村民唐元標曾是一名貧困戶,去年來到扶貧車間生產加工草繩,從早到晚忙一整天能掙60多元??恐还刹环數膭蓬^,唐元標順利脫貧摘帽。
懷遠縣匯農草編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唐建軍介紹,白蓮坡鎮被稱為“貢米之鄉”,到處都是水稻秸稈,過去常常會通過焚燒的方式處理這些廢棄秸稈,造成大氣污染問題。秸稈經過加工后變成草繩,可廣泛用于園林綠化苗木防寒保濕防蟲、機器包裝防碰撞、瓷器捆綁等。
“秸稈變草繩,不僅給村民帶來了收入,而且它綠色環保、容易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損害。” 唐建軍說,合作社累計投放草繩加工機器2330臺,帶動周邊5個鄉鎮近3000名村民就業增收。
村民在大棚內采摘菊花。
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8000畝、打造無公害果蔬基地33萬畝、接待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50萬人次……懷遠縣全力做好“綠色產業”發展這篇大文章,帶領村民脫貧奔小康。同時,以甲魚、泥鰍和黑魚等水產品為依托,發展“黑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養殖專業示范村。
“五彩產業”活力迸發,脫貧致富路更寬。截至目前,懷遠縣通過發展“五彩”產業累計帶動11000多戶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貧困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