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至此,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國際農發基金亞太局局長布雷特24日接受總臺記者專訪,對中國減貧成就表示祝賀,并希望與中國繼續深化合作,在國際上分享中國經驗,推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亞太局局長布雷特分析說,中國的成功有三大原因,首先是制定政策,做到精準扶貧;第二,創新技術,提高效率;第三,大力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實現農業現代化。布雷特認為,中國的脫貧攻堅為世界早日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了巨大貢獻。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亞太局局長 奈杰爾·布雷特:我首先要祝賀中國,中國的減貧成就是了不起的,我認為沒有其他任何國家能如此迅速,完成這樣一項影響深遠的事業,因此,中國減貧成就是卓越的,歷史性的。
中國的減貧經驗是一座寶庫
布雷特認為,中國的減貧經驗是一座寶庫,多年來已在國際上廣泛分享。農發基金未來還會繼續與中國加強合作,期待與中國的合作邁向新的臺階。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亞太局局長 奈杰爾·布雷特:首先我們要清楚,中國經驗非常有意義,我們從中國學到的第一件事是消除貧困不是烏托邦式的夢想或想法,它完全是可能的,而且在我們這一代就有實現的可能性,另外一個重點是中國可以分享經驗,當然,這些經驗不能簡單從一國復制粘貼到另一國,經驗需要調整以符合當地的具體情況。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總部設在意大利羅馬,共有177個成員國,是聯合國糧食與農業領域的三大機構之一,主要為發展中國家的扶貧和農業開發提供優惠資金支持。中國于1980年加入農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