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縣包公鎮峴山村,生態美畫卷躍然紙上。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散亂污企業清而不絕,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屢禁不止,環境信訪投訴居高不下……當前,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攻堅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量幾何倍增。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提升環保鐵軍環境執法能力,成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堅實保障。作為合肥“局隊合一”試點,肥東率先“試水”,為全市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
全員執法 將人員力量向執法崗位傾斜
生產現場滿地油污,車間內堆滿廢礦物油的鐵桶……日前,位于肥東的合肥市安達新能源有限公司因為非法煉制廢礦物油,被處以總計459萬元的巨額罰款,相關涉案人員還被追究刑責。
“因為該案案情重大,已涉及到追究刑責,所以公安、檢察院提前介入,多部門聯合進行勘查?!焙戏适蟹蕱|縣生態環境分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陳功介紹說,生態環境執法大隊與生態環境分局合署辦公,實行“局隊合一”體制,讓肥東環境執法力量大大增強,“今年以來,我們檢查了260多家企業,對47家企業實施經濟處罰?!?/p>
今年以來,肥東著力構建“職責明確、邊界清晰、行為規范、保障有力、運轉高效、充滿活力”的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體制,實現了業務管理與環境執法的無縫銜接。
改革過程中,圍繞“水、氣、土、環保督察整改”四個因素和“行政、業務、執法”三個綜合,肥東縣生態環境分局將局機關、環境監察大隊以及縣環境監測站外勤取樣人員進行整合,實現“全員執法、全員監測、全員業務、全程監管”。
在加強執法力量的同時,肥東還強化生態環境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形成了公安機關要案源,檢察機關配套公益訴訟的模式。
“通過‘局隊合一’,我們減少了執法層級,整合了執法力量?!狈蕱|縣生態環境分局局長張振華介紹,肥東將人員力量向執法崗位傾斜,車輛裝備向執法一線傾斜,最大化地盤活利用好存量人員、裝備、時間等資源,補齊人手不足的“短板”,達到了“1+1>2”的試點效果。
鄉鎮環保站 打通環境監管“最后一公里”
環境問題發現得越早,對社會影響越小。
為推動執法向鄉鎮轉移打通最后一公里,肥東拿出100個機關事業編制組建20個鄉鎮(開發園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合肥市安達新能源有限公司非法煉油案就是首先由鄉鎮環保站發現。對本轄區情況熟悉的鄉鎮環保站在掌握線索、固定證據上先人一步,為案件的快速查處提供了有力支撐。
身處環保第一線的鄉鎮環保機構和隊伍,還可以及時調處各類生態環境保護初信初訪和影響群眾日常生活的輕微環境問題。對轄區污染源、生態建設項目、飲用水源和秸稈禁燒、河長制工作等定期開展現場檢查和巡查。
“從掛牌組建到高效運轉,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提高了環境監管的精細化水平,讓環境監管全覆蓋、無盲區。”張振華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推進環境監管向村一級延伸,構建齊抓共管、協同共治環境監管格局,有效落實市、縣、鄉、村四級生態環?!熬W格化”監管責任,真正打通環境監管“最后一公里”。
科技防控 織密污染防治“天羅地網”
每天,一輛大氣立體走航觀測車都會出現在肥東街頭,走航車行駛到哪兒,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的監測就進行到哪兒,讓污染企業無所遁形。
而在肥東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肥東空氣質量監測日報實時匯總到工作人員手中,每日空氣質量、首要污染物、污染因子貢獻比例 ,空氣質量分析、管控建議一目了然。
肥東還組織執法人員參加無人機、激光監測雷達、大氣立體走航觀測車等新技術新裝備新手段使用訓練,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開展環境執法監管,有效提升執法信息化和執法效能,織密防治大氣污染“天羅地網”。
“試點改革以來,肥東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豐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水平全面提升,一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改。”張振華表示,下一步,肥東縣生態環境分局將給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站配齊移動執法終端,并全面接入縣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環境信息共用共享、環境業務無縫銜接、環境監管全面覆蓋,“大膽創新,先行先試,打造生態環境監管‘肥東模式’。”(記者 彭旖旎 通訊員 吳延菊)
肥東縣生態環境局、縣公安局、縣檢察院執法人員聯合對非法煉制廢礦物油生產窩點進行現場勘查。
合肥市肥東縣生態環境分局工作人員正在操作車載氣溶膠激光雷達對環境進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