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油油的蔬菜、累累的瓜果……在江西省于都縣梓山潭頭富硒蔬菜產業園147號蔬菜大棚里,潭頭村村民曾風秀、易偉萍正在采摘新鮮的絲瓜準備上市。
潭頭村村民曾風秀(左)、易偉萍(右)在梓山潭頭富硒蔬菜產業園采摘絲瓜。
已有700多年歷史的潭頭村,是有名的“紅軍村”,全村共有32名烈士。然而,受自然地理等多重因素制約,這里的發展一直較為緩慢。2014年,潭頭村有貧困群眾109戶470人,貧困發生率達16%。“梓山潭頭,吃苦兩頭;晴三天,挑攔肩頭;雨三天,水進灶頭”,這是過去潭頭村貧窮落后面貌的真實寫照。
潭頭村笑臉墻吸引村民駐足觀看。
2017年,潭頭村以萬畝富硒蔬菜基地為龍頭,成立專業種養合作社,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和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在這片富硒土地上種出了富民產業。2019年,村種養合作社產值達60余萬元。今年,合作社又新種植水稻120畝、馬蹄30畝,新搭建蔬菜大棚200畝。
潭頭村衛生健康服務室醫生劉海生給村民量血壓。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潭頭村看望慰問老區人民時,曾到過紅軍烈士后代、退伍軍人孫觀發家?,F在,孫觀發家成了網紅打卡地。有客人來了,孫觀發總是熱情地遞上一杯熱茶,向來客分享總書記到家中做客的細節,講述自己和鄉親們的幸福生活。
2019年7月,潭頭村成立旅游合作社,開發了富硒蔬菜宴、客家民宿、紅色研學等鄉村旅游項目。一年來,潭頭村共接待游客35萬人次,獲得集體經濟收入20.9萬元。
潭頭村村民曾慶英制作贛南客家擂茶。
“按去年7月份到12月份的營收額計算,村民股份紅利年收益率超過10%,入股村民每戶年均增收2000元,村集體經濟總收入也達到了20.68萬元。”潭頭村黨委書記劉連云說。目前,村里的民宿床位已增加到130多個,富硒食堂的規模也擴大到可同時接待近200人用餐。
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潭頭村富硒食堂吃飯。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碧额^社區入口紅碑上的這八個字,道出了潭頭村村民們的心聲。近年來,潭頭村修建通組通戶道路、安裝太陽能路燈,新建公共廁所、污水處理和垃圾中轉系統,人居環境有了極大改善。同時,村里成立環境整治理事會,常態化開展“學模范,樹新風”“五好文明家庭評比”“文明信用農戶創評”等活動,還開辦了“暖童之家”和“孝老食堂”。經過幾年精準幫扶和貧困戶的自身努力,潭頭村全村已脫貧101戶458人,貧困發生率降到0.45%。
散落在潭頭村周邊的富硒蔬菜產業園大棚。
如今的潭頭村,己呈現出阡陌交通、果蔬豐盛、生態宜居的新農村景象。村民的生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來考察調研時所言:“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后日子會更好!”
光明日報記者 閆匯芳 胡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