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踮起腳尖,從貨架上取下一塊橡皮擦。那橡皮上印著五彩的卡通圖案,在她掌心閃閃發亮。“媽媽,我要這個。”
我接過橡皮,習慣性地用拇指摩挲了一下邊角。讀書時的經驗告訴我,這類花哨的橡皮擦質地太硬,擦起來會在紙上留下難看的黑印。“這種白色的更好用。”我拿起旁邊素凈的白色橡皮。
女兒的小臉瞬間黯淡下來。她緊緊攥著那塊彩色橡皮,好像生怕失去它。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的經驗正在剝奪她的體驗。
三十六年的人生教會我實用至上,卻忘了六歲的世界里,快樂不需要任何實用理由。她要的不是一塊能擦得干凈的橡皮,而是橡皮上那個會對著她微笑的公主,是課間同學們羨慕的目光,是屬于自己的小小選擇權。
記憶突然閃回。二十多年前,我也曾站在同樣的位置,為了一只漂亮的鉛筆刀與母親據理力爭。當時的委屈與不甘,如今竟被我完美復刻成了“為你好”的專制。我們總是這樣,把童年時最厭惡的管教方式,原封不動地施加給下一代。
“還是選你喜歡的吧。”我聽見自己說。
女兒的眼睛重新亮了起來,這次還帶著難以置信的驚喜。她緊緊攥住那塊彩色橡皮,像是握住了整個世界。回家的路上,她時不時從口袋里掏出橡皮看上一眼,臉上洋溢著純粹的快樂。
經驗固然可貴,但永遠不能代替親身體驗。我們總想用閱歷為孩子鋪平道路,卻忘了有些彎路必須自己走過才算數。那塊可能擦不干凈的橡皮,終將成為她判斷物品價值的第一次嘗試;而我的退讓,或許才是給她最好的成長禮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