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堂哥從銅陵寄來的特產(chǎn)——“大通白姜”,女兒迫不及待地夾了一筷頭。歡喜的表情瞬間就“晴轉(zhuǎn)多云”,不覺皺起眉頭,嘴里直嚷著“辣”!想著銅陵白姜,素以嫩滑著稱,不至于這么辛辣吧!
輕輕地捻起一塊,放在嘴里:肉質(zhì)細膩,清香撲鼻,開胃爽口。細細品咂著,汁水豐富,回味甘醇,不愧為舌尖上的美味。
不覺想起孩童年代,那個時候走親訪友的緊俏貨——“糖生姜”。在腌制好的薄姜片外裹上一層糖衣。正月里,待客的方桌上擺一盤糖生姜,主人家倒些茶水,看長輩們就著濃茶,胃口大開,吃得津津有味。我也曾偷偷地挑上一塊,捂著嘴巴,只是吮吸著表面的甜味,待到甜味寡淡、消失殆盡,便趕忙吐掉。斷不想,也不敢嚼著辛辣的姜片,常惹得大人們的聲聲責(zé)怪。對于“甜”,我們總是趨之若鶩;而對于“辣”,我們又唯恐“避之不及”。
不知從何時起,開始心平氣和地接受“辣”的刺痛,“酸”的反胃,“苦”的麻木。是隨著年歲的增長,味覺漸漸變得遲鈍,還是嘗遍了生活的滋味,“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想想人生“五味”,怕是少了哪一樣,都不夠完整吧!
生姜、苦瓜、花椒、未經(jīng)霜的蘿卜菜……這些兒時禁忌的食物,紛紛變得可親可愛起來。萬物終有它的歸途,會在某一刻,與內(nèi)心達成默契。
便也理解孩子,不想向她灌輸“良藥苦口利于病”“先苦后甜”的大道理。“年少不喜姜”,許是人生的常態(tài)。我的孩子,也如我當(dāng)年那般。
開胃健脾,去腥殺菌,提神醒腦……或許有一天,她不再顧忌“辛辣”,不再沉湎“香甜”,也會如數(shù)家珍般念及“姜”的好!當(dāng)然,這需要個過程;當(dāng)然,那時她大概率已長大成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