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子是我對胡靜老師的專屬愛稱。她是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熱愛文學,愛一切美好和光明。四十年前,我的第一部長篇傳記小說《畫魂》剛一面世,她就讀了。她說我就是她心里的一束光。七年前,我在同步上第一次讀到她的文章,她的文筆生動又老到,文中還寫到了我,從她的簡介中得知,她就在安慶。我記住了她。也就在這年,在我和老伴的“詩意金秋”書畫展上,我們一見如故。
她多才多藝,聰明好學,才情橫溢,又美麗重情,是一個讓人感到快樂的人。她的筆頭極快,一兩個時辰就能寫出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讓我喜歡不已。她還是個樂于助人的人,我在使用電子工具方面,常常遇到困難,每次問到她時,她都熱情耐心地教我,電話里我若還不能理解,她會一下班就來我家教我,直到我學會,從不嫌麻煩,還不斷地表揚我,說我接受新知識速度快。我有任何需要幫助的事,只要我開口,她總是不遺余力地施以援手。我們就是相互欣賞、相互學習,有事就聯系、無事不打擾,彼此敞開心扉的那種朋友。這樣的朋友讓我為她的第一本書寫點讀后感,我再有困難也不能不寫吧?
靜子作品的題材,大多來自生她養她的這座歷史悠久的美麗古城和她的至愛親朋。因為深愛,她對他們前世今生的每段時光都充滿摯情和眷念。她懷著虔誠和敬畏的心情,用她多情的筆,宗宗件件描繪出來。在《靜靜的譙樓》中,她的筆既是史學家的鐵筆,如錐劃沙,如鉆刻碑;又像文物考古學家手里的刮刀,由外向里,從上到下,一層層慢慢地揭開古往今來的人物和故事。
我喜歡她的浩然情懷,真情熾熱的詩筆,讓安慶“譙樓”這一名勝從時光深處走來。它是譙樓的時光故事,也是譙樓的詩傳。
選進“古城靜走”里的,還有很多我非常喜歡的篇章。如《倒扒獅,從時光深處走來》《郵局1928》《獨行大王廟》等等,宛如一軸軸描摹過去時光的長長畫卷,能聽到回旋的玉簫和琵琶聲,看到“半開的窗”“美人云鬢”,還有那些歷經數百年風雨雷電,仍然頑強地屹立不倒的棟棟房舍。
我也喜歡收在“煙火人間”里的一些篇章,《老街爐火》讓我迷醉。她寫鐵匠鋪“田小鐵拉風箱。揮鐵錘,兩條胳膊和一雙手,又紅又腫,像爛了又發泡的胡蘿卜”“田小鐵掄大錘了,老鐵用小錘敲一記鐵器的某個點,小鐵的大錘就準確無誤地砸下去。老鐵抬起眼皮,瞟一眼小鐵,眼角里是藏不住的贊許……”形象又真實。我的祖上都是打鐵的,讀來感到特別親切。靜子寫人的文章,每篇都讓我陶醉。她寫親人,《腳底,那抹火紅》寫的是父親對她的深愛,她選的細節是父親在她出嫁時送她一雙美麗的高跟紅皮鞋,和她在她父親彌留之際為父親穿上她精心繡上“吉祥如意”及白兔的紅襪子,把父女間含蓄內斂又無比深沉的愛,寫得纖毫畢現直抵人心,我讀得淚如泉涌。
細節是作品的生命,一個好細節,就會讓人物活起來。她善于選用細節。她在寫我的那篇《寫意石楠和她的荷》中,選了她閉關與外界斷絕聯系時,我聯系不上她,給她的語音留言:“靜子,這么久沒有你的音訊,你現在在哪里呀?我很牽掛你,很想念你!”她說,“聲音是那么溫柔又那么焦急。我一遍又一遍地聽著,仿佛離家出走的孩子聽到母親的呼喚。淚流滿面中,我撥響了手機……”我讀完此文,潸然淚奔,在心里說,懂我、慰我之文啊!她的人物篇章,寫得真摯又內斂,無一“愛”字,卻滿是愛,讀著讀著,便怦然心動。
她用豐潤的筆墨描畫那些過往的時光,那水那山,那些景物,那些她敬重、喜愛的人和事。她是一位用文字繪畫的畫家,我說她還是個詩人,因為她的字里行間流溢出的皆是摯情和愛。我以為,她的這本集子,是她奉獻給我們的一首真情之歌,一
本絕美的時光冊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