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上學有兩件必備品,一是書包,另一個就是淡綠色的透明塑料水壺。它整體上像個大肚漢,上面小,底部較大;旁邊配有堅固的背帶,頂部還有加厚的提把,可背可提;水壺的最頂部,還貼心設計了兩種飲口,可以吸,也可以直接喝。女兒愛不釋手,甚至用很多漂亮的小貼畫來裝飾它。
某日放學,女兒問我以前是否有這樣好看的水壺。聽聞此言,我的大腦便開始搜索兒時記憶中關于水壺的碎片。
我出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當時用的水壺,大多是那種鋁制的或鐵制的深綠色軍用水壺。這種水壺的優點是既便宜又結實,十分耐用。對于調皮的男生來說,它的最大用途就是打架時候的“武器”。
在我上小學四年級時,一天,父親下班后,從包里拿出一個嶄新的塑料水壺送給我。我從沒見過這么漂亮的水壺。整個水壺很輕巧,呈現當時最流行的單反照相機的形狀。淡綠色的透明壺身,能夠清晰地看到壺內還有多少水。左邊卷片器的位置被設計成注水口,而右邊快門的位置則是用來喝水的,壺身兩邊還有紅白相間的背帶。
第二天,我的水壺成了全班同學的寵兒,有的搶去掛在胸前;有的拿起水壺當照相機,眼睛盯著取景器的位置,其實什么也看不見;有的不停按著快門,嘴里還發出“咔嚓”聲。不多時,脆弱的水壺背帶便被扯斷了,好在手巧的爸爸用家中閑置的電線給水壺又做了結實的背帶,我才能重拾快樂。
我說完這些往事,就把準備好的水壺遞給女兒,就像當年父親送給我水壺那樣。女兒接過,轉身歡快地走向學校。我不禁笑了,仿佛重現了我父親當年的笑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