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變得安穩從容,我對食物的渴望也消然淡去。然而,每每走進城中心的步行街,那些隱匿于街巷深處的小吃攤,總能喚醒我的味蕾。正如林清玄所說,好東西不一定貴,平淡的東西也自有滋味。
步行街一隅,有一家并不起眼的花甲小店。店主是我女兒同學的母親,樸實又熱情。店面不過二三十平米,僅擺放了三四張長方桌,熱騰騰的一碗炒花甲,僅需十五元,即便如此,味道卻是極好的。
偶爾周末,我會帶上孩子,去她店里嘗嘗鮮。每次進門,我總笑著說:“老板娘,來一碗花甲。”她總是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兒,回應道:“好嘞,你們先坐會兒,馬上就好!”接著,她麻利地從水池里撈出一把新鮮的花甲,在水龍頭下快速沖洗,嘴里還不忘念叨著:“今天的花甲特別新鮮!”洗凈的花甲被迅速倒進熱騰騰的鍋中,火苗舔著鍋底,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鍋鏟翻炒間,濃郁的香味頃刻間漫溢開來,縈繞在店里的每一個角落。
她熟練地將料酒倒進鍋里,又加入一勺生抽提鮮、半勺老抽上色,快速翻炒均勻。隨后,再撒一把切碎的泡椒,添一勺豆瓣醬,翻炒間香氣愈加濃烈。片刻之后,那盤讓人垂涎欲滴的炒花甲被端到桌前,殼兒微張的花甲浸在紅亮的醬汁中,鮮香撲鼻。“快嘗嘗看,味道合不合口,不夠味兒跟我說!”我和孩子連忙道謝,她擺擺手,轉身又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夾起一顆花甲,輕輕一吸,鮮嫩的肉滑入口中,微辣鮮甜,口感緊實而富有彈性。這家小店的花甲大概是我嘗過的最好味道了。
可惜,步行街三角區域后來改造了,花甲店也不得不結束營業。如今想吃花甲時,我偶爾會點外賣,卻始終覺得少了點曾經的那股煙火氣。
步行街上的另一處記憶,是十字路口旁的一輛梅干菜餅攤。攤主是一位五十歲上下的男人,推著簡陋的小車,車上燒餅爐里的餅總是香氣四溢。每次從那里經過,看到剛出爐的梅干菜餅被烤得兩面金黃,香味在空氣中愈發濃郁,我總忍不住買一張帶回家。
梅干菜餅得趁熱吃,咬上一口,酥脆的外皮在齒間發出清脆的“咔嚓”聲。梅干菜的咸香與肉末的鮮美交織,再融入蔥花的清香和香油的醇厚,那味道總讓人回味無窮。幾塊錢的餅,卻像生活里最簡單的小確幸,雖平凡,卻溫暖。
還有步行街盡頭的糯米藕攤,那是母親的最愛。每周二下午,母親總會算好時間,提著保溫桶,特意去攤位上挑一段塞得滿滿的糯米藕。藕身雪白,糯米緊實,熱騰騰地放進保溫桶后,母親便沿著步行街的小路,趕在放學前走到校門口等我和女兒。女兒蹦蹦跳跳地跑出校門時,母親早已舀上一勺紅豆湯汁,均勻地澆在糯米藕上。那一刻,我們總會停下腳步,站在校門口,享受糯米藕的清甜。細細咀嚼,糯米藕軟糯中透著些許勁道,像極了生活的滋味,乍看平淡,卻蘊藏綿長的韻味。
最真實、最經得起歲月考驗的,往往是那些平凡日子里令人回味的點滴滋味。步行街的煙火氣息,不僅僅充盈了味覺,更悄然滋潤了我的內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