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左右,我在母校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實習,帶的是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課。當時碰巧該他們學《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這本教材,我教完其中的詩歌部分便匆匆結束了實習任務。
記得最后一節課,我專門留了時間給他們講《古詩十九首》當中一篇的開頭兩句——“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那也是我第一次沒有尊重作者的原意,而是將這兩句從整首詩中剝離,純粹用自己的理解,去講給同學們聽。其實,那是在跟他們做別樣的告別。
我說,這世上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經歷很多人,始終無法避免的,是對每一位離開的人日漸疏遠,至于最后,記憶都可能會消散;對一個個新識的人愈發熟悉,很自然的,感情也會愈發親切。我說,我肯定會忘記他們當中大多數人的名字,但我會牢牢記住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因為他們可能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群學生。
那時我已經預感到,自己可能不會去從事曾經向往的教師職業了。但未曾想到的是,最后的那節課,竟是一語成讖——且不說,我確已不記得當年那群學生中的很多人,若干年后,在我回到合肥工作才兩三年的時候,我竟開始了新的遺忘,對象,是家鄉的老同事。在我的記憶里,他們的名字開始變得陌生,與我腦海里熟悉的相貌漸漸對不上號。
前不久,我終于還是忍不住找過去單位辦公室要來了一本工作人員通訊錄,我想在所有人的名字背后,寫下我們共同經歷的,我還能記住的一些時光,用文字,讓他們永遠刻在我的心靈深處。“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他們將是我生命中的“月華”。或許,這月華還能是我記事伊始的更多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