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家蔬菜生鮮店,我時常去那兒買菜,知道店主姓周。日子一長,就成了老熟人。每次買好菜,他都送把小蔥或送個紅辣椒配菜。有次,回家打開菜袋子,居然多了一盒水豆腐,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放的,心里有個地方忽而暖了一下。
他家生意好,回頭客多。我曾開玩笑地問:“生意好的秘訣是什么?”
“真!”他擲地有聲。
他向我描述他每天的生活。
屠宰場在城郊,距家有五公里。為了能搶到為數不多的黑豬肉(屠宰場有黑豬、花豬和白豬),午夜十二點,他準時出現在那里,總比別人先到一步。將豬肉馱回來,已是凌晨一點多,睡上兩個小時,再到南門橋,等候從另一個村送來的黃牛肉。而后,到東門批發市場,采購新鮮蔬菜。
這一切做好,已是早晨六點多。清亮的天空襯出湖水,還望見遠處綿延的筆架山。這時候,周邊農戶已將自家種的蔬菜,一籃一籃地拎到店里,他一項一項清點,付款,農戶笑嘻嘻離開。他望著那些蔬菜,鮮嫩、飽滿,擠在一起,心里很踏實。他把手上的泥土洗一洗,到隔壁面館吃碗青椒肉絲面,蓄滿力,開始一天的買賣。
父母都是他的幫手,經常看到他們在斬肉、殺魚,分工明確,有條不紊。上午,忙完一陣子,父母幫他看店,他騎個三輪車,到飯店送菜。有時,還要往上海、南京快遞土雞蛋、土雞、鍋巴等土特產。
午后,他回家睡覺,忙碌告一段落。
后來,我仔細觀察發現,他和顧客互動很積極。柜臺一角有個小喇叭,逢年過節,小喇叭送上“節日快樂,健康平安,事事如意”等祝福語。還有,他訂婚了,向顧客散發喜糖,分享喜悅心情。試想,你一腳邁進店里,就收到美好的祝福,還沾點喜氣,心里是多么開心啊。
但是,他也有嚴厲的時候。稱菜需要排隊,有的急著插隊,他隨手將菜遞到后面,那人就生氣了,說:“我就兩樣菜,先稱下,人家都沒意見,你為什么不干?”
“阿姨,總有先來后到的,大家都忙,按規矩來,排隊!”他毫不客氣。那位阿姨,盡管嘴上咕噥咕噥,但還是老老實實去排隊。
讓人想不到,他是位95后小青年,陽光帥氣,像個明星。初見,我眼前一亮,脫口便問:“這么帥氣,怎么干起賣菜的行當?”
“我喜歡賣菜,喜歡聽微信支付的聲音,清脆美妙。每天都有進賬,有勁,生活有底氣。”他爽朗地笑起來,樣子像盛開的花朵。
“我們要他考公,他不愿意,非要賣菜,自己領的苦,自己受。”他母親用埋怨的語氣,表達著驕傲的心情。
在人們普遍認知里,有些職業是光鮮亮麗的,但這位95后,賣菜都能賣出小美好,又何嘗不是一種自尊和體面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