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彭傳清:一本書一座城一個人

前不久我去了趟安慶,回家不到兩天時間,安慶文友陳大聯微信聯系我,讓我給個郵寄地址,次日便收到由他整理、他父親撰寫的《宜城往事》。 

安慶,亦名宜城。大聯父親陳鈞成老先生生前是一名地方文史愛好者,對安慶的民間文史頗有研究。這部《宜城往事》,是他在身患絕癥,面對死神淫威的生命尾期,伏案謄寫并分門別類整理出來的。這一沓沓的故紙舊稿塵封多年,最終由他的兒子陳大聯逐字校訂、編纂成書。 

陳鈞成(1927-2005),祖籍廣東揭陽,出生于安慶西門一殷實商戶家族。少年時代做過商業學徒,后來當過縣政府職員,青年時期上過國民黨軍校,經歷過戰火硝煙的洗禮。解放初期就讀于華東革命軍事大學,畢業后分配至皖北治淮指揮部機關工作。先生一生清貧,為人正直,唯愛讀書。 

《宜城往事》共十五章,不僅是一本反映安慶歷史文化、風物人情的文史資料匯編,也是一部陳氏家族史、個人史。無論是地方史,還是家族史、個人史,都與過去的時代緊密結合著,從中可以找到老城或歷史的毛細血管、汗腺和皺褶。從一個親歷者或親聞者的視野里,展現出一個平民階層對老城的記憶和足跡延伸,書中有些章節恰恰是被正史所忽略或遮蔽的,這本書有正史經緯縫隙下的末端細節,能嚼出埋在光陰里的草根味道。 

陳鈞成先生在與病魔頑強斗爭的彌留之際,在尚未付梓的《宜城往事》的初稿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吾年近八十,出生時距清朝僅一十六年,少時仍延續著晚清的生活習俗。經歷了戰亂與和平,時移俗易,安慶舊俗已悄然變遷,往事逝如云煙。這些年,我隨想隨記,悉力于記憶中還原宜城往事,簡單扼要,不求繁瑣,讓后人知道老安慶人的生活方式,還有苦難經歷,我想這些記錄還是有一定歷史價值的。” 

先生有著超出常人的記憶力。在他的筆下,一樁樁宜城舊事得以再現,一件件過往事件得以還原。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安慶大旱。這年天久不雨(據說四十幾天),禾苗枯死,田地龜裂,蚱蜢亂飛,城內遍處皆是。在科學不普及年代,老百姓都很愚昧,只知道求神降雨,在安慶,甚至出現抬狗求雨的滑稽場面。那一年我八歲,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那一天,城里鄉間,一批一批的人,都抬著黑狗,身背雨傘,赤腳草鞋,手拿楊柳枝,異口同聲地唱著:皇天皇天,落雨三天,三天不落,百姓可憐,青龍頭,白龍尾,家家戶戶屋檐都淌水,大雨落在田中間,小雨落在菜園邊……百姓們認為,抬著狗是叫人笑,笑狗必有雨。打赤腳穿草鞋,也意味著下雨。求雨經過的人家門戶上都插著楊柳枝,因觀音大士,手持柳枝,向人間普降甘霖。據說求雨時縣長沒有出來,老百姓一齊走到縣政府,大罵縣長不關心百姓疾苦,縣長無奈,只得順應民情,也參加了求雨行列……百法皆做盡,可是天仍不下雨,有人把龍神祠的龍王爺搬出來曬太陽,要他向玉皇大帝為民請命。城隍是府縣之主,天不下雨,也不能安然坐在廟里,老百姓也將之抬出求雨。” 

第十三章《淪陷時期回憶》,先生更是根據所見所聞,記錄了安慶被日軍占領期間發生的人間慘劇,以及日偽統治下的社會百態,也寫下了中國軍民抗擊日寇的故事。從作者舉家“跑反”的經歷中,可以窺見日本侵華戰爭帶給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的苦難。 

先生文筆流暢,語言詼諧。讀著他涓涓細流般的文字,你會跟隨著他的腳步,抵達一個既熟悉又陌生、既很近又遙遠的老安慶。著名作家、評論家蒼耳先生在《宜城往事》的序言中寫道:“……陳鈞成老先生晚年罹患絕癥,忍受嚙痛折磨堅持爬格子,撰寫文章,臨終前把它視為重要遺產向其子交待。這足見鈞成老的意志和境界,已非一般人能所及。強烈的文史意識,其實源于他的家國情懷和精神追求。一個即將告別世界的老人,能慰藉他的除了親人,便是拼力完成這些追憶性的文字。” 

讀罷一本書,了解一座城,我認識了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黄梅县| 石家庄市| 长岭县| 蒲城县| 房产| 贵阳市| 皋兰县| 阳信县| 广东省| 新绛县| 鄂伦春自治旗| 玉溪市| 安吉县| 肇东市| 康平县| 长治市| 镇原县| 道孚县| 同江市| 黑水县| 松原市| 霍山县| 曲靖市| 车险| 诏安县| 石屏县| 岗巴县| 南江县| 罗定市| 沙湾县| 宜君县| 涟源市| 阜新市| 皮山县| 民县| 曲沃县| 和田县| 宁波市| 兰坪| 无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