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皖新聞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很久沒來馬鞍山了。第二十九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4月20日,我有幸參加在馬鞍山舉辦的第十一屆“書香安徽”全民閱讀活動啟動儀式。
一踏上長江大橋,一種久違了的感覺頓上心頭,一邊向窗外眺望,一邊用手機拍照。寬闊浩渺的江面,一江春水浩浩東流,來來往往的船只絡繹不絕,看著就讓人振奮。近兩年幾次從銅陵、蕪湖、安慶大橋經過,但沒有哪一次有這一次情更深、意更切,這是因為長江之于馬鞍山有著不一樣的情意。
馬鞍山地處長江下游,橫跨長江,是吳楚交匯交融之地,自古經濟富庶、山川秀美、人文薈萃,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約至沓來,他們或流連山水,或追慕先賢,或憑欄吊古,或抒懷詠志,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詩仙李白就曾七次游歷至此,留下了《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橫江詞》等著名詩篇。南北朝周興嗣的《千字文》,大宋變法宰相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還有劉禹錫的《陋室銘》、李之儀的《卜算子》等也都誕生于這里。正因如此,馬鞍山被譽為“山水之城”“詩歌之城”“人文之城”。
下了長江大橋,經過采石磯景區大道,很快便來到下榻的酒店。酒店高50層,下面是美麗的雨山湖公園。湖的東西,兩山相對,一為佳山,一為雨山,湖光山色,渾然一體,湖的周圍垂柳倒映、高樓林立。再遠處,是給這座城市、給安徽省乃至整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的馬鋼。
讀書從來都不只是啃書本,還要讀山讀水,讀經讀史,讀農讀醫,讀遠方和詩。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然我等凡夫俗子達不到那個高度,但其道理不敢不懂。這不,第二天早起,我一頭扎進雨山湖公園。
跑了約百十步,來到了公園南大門廣場,偌大的“雨山湖”三個字像凌空飛燕,矯健而多姿。繞廣場一周,發現幾十根燈柱鑲嵌著當地書畫家的作品,看得出這又是一種書香氛圍的極好營造。隨手拍下幾幅,便向公園深處跑去。
公園正在進行修繕施工,園林工人們早早就在這里勞動了,湖中的挖泥船正在進行清淤作業。瞧,那一抱抱不過來的大樹,那數也數不過來的奇花異草,可謂花繁樹茂、美不勝收;那匠心獨運的各式雕塑,有的立于湖邊、有的依于樹下、有的隱于花叢、有的渾于自然、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上午9時,市人民廣場,第十一屆“書香安徽”全民閱讀活動啟動儀式在歌曲《唱得綠海泛金波》和配樂詩朗誦《馬鞍山,在一冊鎏金時代的頌歌里寫下幸福與祥和》拉開序幕。活動宣傳片、歌舞《詩的城》、經典誦讀展演相繼登場,來自全省各大出版社、馬鞍山市有關單位在現場擺設置了展臺,推出了諸多文化惠民活動,人們選書、購書,詢問著、交流著,現場成了書的海洋。我也從眾多書籍中也挑選了一些,如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的《人間節氣》《我看唐詩多繁華》,還有幾本字帖,以此作為參加本屆讀書節的紀念。
回程路上,再次于長江之上,舉目眺望眼前美麗的長江和長江上這座美麗的城市,心中不禁陡升幾分不舍和滿足。不舍的是,因為時間太短,沒有來得及把她好好閱讀、好好欣賞;滿足的是,雖然這一天一夜只讀了一本書,但收獲多多、感悟多多,因為我從雨山湖公園那一排園林工人們的身影里和那機器的轟鳴里、從馬鋼廠區上空升騰的蒸汽里、從讀書節生動的場景里、從大美長江奔騰的浪花里,我讀懂了馬鞍山的豐裕富饒,讀到了這座悠久歷史文化名城展現出的嶄新氣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