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當初,我們對在外地上大學的女兒執意不愿申請“貧困助學金”的做法,一直心存芥蒂,認為女兒可能是礙于“面子”,而不顧惜父母肩頭的生活重擔,虛偽地拒絕這本該可以享有的資助。直到女兒寫信回家,詳細說明了個中原委,我們做父母的才理解了女兒的做法,進而又對她的認識感到了由衷的欣慰。
女兒在信中說:雖然我們家的經濟條件不寬裕,可是我的學業和生活還是能夠得到基本保障的。另一方面,學院資助的名額有限,能讓那些生活真正困難的同學得到幫助,不也是一種成人之美嗎。而且,身邊還有極少數的同學申請到助學金后,產生了“暴富”的心理,呼朋引伴下館子胡吃海喝,買名牌衣物,用高檔手機……這樣的資助不僅失去了意義,而且還能誘發某些人產生不思進取、不愿奮斗的不良心態。
女兒說,貧困不應該成為我們坐享其成的理由,更不能由此喪失奮爭的斗志。反而,因為貧困,我可以養成生活儉樸的好美德,更能把暫時的貧困當作改變生存狀態的強大動力。我決心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減輕父母肩頭的重擔。
果真,一個學年下來,千里之外的女兒喜報頻傳:以600多分的好成績先后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因品學兼優,做事認真負責,獲得“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員”“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更是榮獲國家獎學金的嘉獎。
是的,真正的幸福生活都是靠奮斗出來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女兒以自身的努力,展現出當代大學生有志有為、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也給我們做父母的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之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