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我買的菜父親很少滿意。
他總愛用挑剔的眼光打量我菜籃里的菜。蔬菜嫩不嫩,葉子有沒有蔫;豬肉色澤鮮不鮮艷,彈性好不好,有時會把豬肉放到鼻前聞聞,確定這肉的品質如何。如果我買的菜差強人意,他則咕噥一句:“還好!”如果不滿意,他那醬紫的臉顏色就更深啦,睥睨你的眼光滿是不屑,總覺得你的年齡和生活經驗完全不匹配,虛長了幾十歲。
他自小在農村生活,生活經驗老到,買菜是一把好手。黃瓜,表皮疣刺隆起,瓜條勻稱的為上品,形狀太大或太小為下品;白菜,葉柄肥厚,葉端蜷縮互成球朵的為上品,葉片頂端分離,葉片干癟失水為下品;茄子,茄皮濃紫鮮艷,茄蒂挺拔的為上品,茄皮出現茶色斑點,表皮有褶皺的為下品;豬肉,肉質光澤鮮亮,富有彈性,聞起來無異味為上品,反之為下品……在我們這棟樓的買菜大軍里,他買的菜總是最鮮嫩、最水靈。
父親不僅能買到最新鮮的菜,也能買到最便宜的菜。他拎著菜籃從菜市場東頭悠哉悠哉逛到菜市場西頭,在賣菜的攤位上問問和買菜的人聊聊,很快就把當天的菜市行情摸得一清二楚:黃瓜一斤價格在1元-1.5元、白菜一斤在0.6-0.8元、茄子一斤在1.5-2元、豬肉一斤在10-15元……一般城中菜市的排骨比城北排骨每斤貴約2.4元;城中的西紅柿比城南菜市的每斤大約便宜個0.2元……但到中午時,城里菜市撿漏的蔬菜又屬城北最便宜。城北菜販子多,一些蔬菜不能隔夜,隔夜售不出去,到中午十點半左右蔬菜就開始降價拋售……這些經驗,父親津津樂道、如數家珍。
很遺憾,父親的精明我沒繼承半點。我匆匆去菜市買蔬菜,問個兩三家估摸價格差不多就匆匆“納入”籃中。買豬肉最怕買到吃泔水料的豬,肉腥且膩。為此,我固定在城中一家肉鋪買,雖說他家豬肉價位比普通肉鋪每斤高個3元左右,但是肉質鮮嫩、絕無異味,最重要老板從不賣泔水豬肉。這最適合我們這上班族,節約了買菜時間的消耗成本。
買菜回家,最怕父親問價。如實報價,高于市場價,父親自是不悅。他出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從積貧積弱的家庭走出來,一路艱辛。現在生活富裕啦,吃喝不愁,也不在乎這塊把錢,但年幼的貧窮在他生活里到處留下痕跡,他有一種天然的焦慮感和節儉的習慣,總想把錢徹徹底底花在刀刃上,一分錢也舍不得亂花。為了討得老父歡心,虛報低價,可若幅度沒把握好,遠低市場價,蒙不了父親,反倒落個“騙子”的名聲,徒添煩惱。左右為難,遇到父親問菜價時,沒有把握報價時,只能沉默不語。
我的沉默不語,父親很是不滿,他把這一切歸咎我“不會生活”。他一直信奉“細水長流”“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的信條,看不慣我的生活方式。我買東西不肯花時間精挑細選,買東西就那么幾家,買東西幾乎不還價……臭毛病一堆。其實我認準幾家,是因為他們所賣東西的品質是得到我認可的,價錢浮動不會太大,出于時間因素考慮,我大概不會像父親那樣晃悠悠逛菜市,為幾塊錢計較。
起先我們總是不能溝通,就像兩個時間維度的平行線無法交融。父親總想把他的生活經驗傳授給我,教育我如何生活。可是出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我總是無法與父親共頻,相反這種單方面有點強人所難的觀點輸出讓我們父女生出很多齟齬。有段時間我們彼此不再說話,我們近在咫尺,卻感覺中間橫亙了一座大山。
慢慢地,固執的父親看到我匆忙的生活,盡管他認為我可以改進,終于也不再苛責。而我在買菜時,不知不覺也會看看黃瓜的表皮疣刺,白菜的葉柄葉端,茄皮的光鮮亮度……
我知道我買的菜永遠不會像我父親那樣,父親也終有一天會明白!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