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一個微風拂面、陽光輕撫的午后,沿著環城公園步道散步。我就住在附近,天氣好的時候每天都會來這里走走。
步道兩邊樹木蔥蘢,濃蔭蔽日,微風拂過,樹葉娑娑作響,不時驚起的飛鳥優雅地掠于林間。步道右側下面是條河,河邊有一個草坪,草坪并不大,沿著河邊呈長條形。這里是稚氣未脫的孩子們的樂園,他們有的在草坪上追著跑;有的拿根樹枝在河邊玩水;有的干脆躺在草坪上打滾,在孩子們的大呼小叫中,時不時冒出一兩聲大人們的喝斥和驚叫。
公園里有打牌的、下棋的、健身的,老人居多。我對打牌不感興趣,因為不會打牌,倒是喜歡看人下棋。一張石桌,兩人對弈。這個時候下棋,一般沒有“軍師參謀”干擾,兩個人可以深思熟慮,排兵布陣,不緊不慢,行云流水。過不了多久,看棋的便會聚集三五,常來的手里拿著水杯在旁邊坐下,路過的停下腳步點煙站著,或觀棋不語,或指指點點。下棋的態度謙虛,走棋謹慎,偶爾也會聽身邊人的一兩句建議。隨著觀棋的人越來越多,有的開始出謀劃策,七嘴八舌。下棋的思緒受到干擾,易亂陣腳,舉棋不定。這時候往往是叫喊聲此起彼伏,有讓攻卒的,有讓撤車的,有說踩馬的,有說殺炮的,性急者甚至動手執棋,原本的兩人對弈變成了兩幫廝殺。幾步過后,輸贏已定,對弈者嬉笑拱手,而兩幫人還在那復盤,爭個面紅耳赤。
在公園最拐角的一棵柳樹下,總能看到一位長者在橫吹長笛,每次經過都不禁駐足聆聽一會。行云流水般的音樂,時而歡快雀躍,時而委婉悠揚,或猶聽鳥鳴林間,或如聞溪水潺流,或似見炊煙裊裊……曲畢,我們都會相互點點頭,我還會沖他豎起大拇指。長者姓趙,吹奏的是一曲名為《金色的早晨》的輕音樂。我和他算是陌生的老熟人了。他是淮北人,原是一所中學的退休音樂老師,一年前和老伴來合肥是為了帶孫子。“我喜歡綠色,尤其喜歡這里柳樹相擁、河水環繞的環境。”他曾由衷地對我說。我便有一種“英雄所見略同”的得意。
在公園南大門前有一塊不小的廣場,每次人還沒到就有音樂撞了過來。不用看就知道那是一群阿姨們在跳廣場舞。每次路過這里,我都會停下腳步看一會。這時有阿姨會和我打個招呼,問個好。去年秋季的一天,路過這里,有十來位阿姨正在為一個舞蹈動作爭個不休。我看了好一會,結果沒忍住,走上前把我的想法和她們一說,并親自做了一遍動作。沒想到我這邊一做完,就得到了她們的認同。這下好了,還不讓走了,非得讓我幫她們把整個舞蹈編排出來才放了我。原來,她們編排舞蹈是為了代表所住小區參加區里組織的重陽節文藝演出。
在深深淺淺的綠蔭里走走,停停,看看,靜靜體會一草一木組成的詩畫情境,帶著善意看同樣悠然漫步的行人、推著輪椅車出動的一家人、跑跑跳跳的孩子們,凝神靜聽唱歌的、吹曲的、跳舞的聲音,感受悠閑、祥和、溫馨的景象。詩與美好并不一定在遠方,家門口的煙火氣最撫人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