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早晨起來,就見滿院子的海棠開花了。
旁斜逸出的枝椏上,綴滿了風鈴般粉色的花朵,乍看起來像有無數條透亮的織錦交錯盤桓,一層層密匝匝地系掛在那兒,又像滿天的星雨一夜間落滿枝頭,那氣勢形同爆燃的禮花在天地間任性綻放,儼然是海浪沖向崖壁后,浪花濺起的炫目光華。這一刻真讓人感受到了驚心動魄的美麗!
忍不住披衣下樓,去近距離感受海棠的楚楚風韻。行走在院內的小徑上,兩邊都是高達丈許的海棠樹,就像兩排簪花的少女一樣亭亭玉立,又好似兩條蹁躚的彩帶在微風中搖動,讓人一下子恍如在花海中泛波,在花山上跋涉,在花墻花陣中徜徉。
細細端詳枝條上的海棠花,一簇簇一叢叢地盛開著,宛如兄弟眾多的家庭,和諧而歡欣地生活在一起,又好似鄰家的幾位小姊妹,正在耳鬢廝磨地竊竊私語,話到情濃處,雙頰飛起了朵朵紅暈。
不知道為什么,眼前蓬勃明麗的海棠花,在我的意識里,總是沾染了淡淡的書卷氣,而那些脂粉的味道似乎都與它不太相干,要不然它的身影為什么會常常映現于清詞麗句中呢?假如說它是花中端莊的公主,那么一定是這樣一位左手擎書,右手輕掂桃花宮扇的奇女子,風情萬種地且行且吟,那些美麗的詩篇隨著它款款的身影翩然灑落,一下子填滿了田野山川,駘蕩起滿地的春暉。不信就讓我們來聆聽春風春雨捎來的詩信吧。
“看葉嫩,惜花紅,意無窮。如花似葉,歲歲年年,共占春風”。晏殊眼中的海棠變成了年年獨占春風的嬌子。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三杯兩盞淡酒后的李清照,在料峭春寒的早晨與海棠花相顧垂憐,此時詞人的重重心事誰能知曉?唯有那新長的綠葉和點點殘紅聊為寄托。
“美人纖手摘芳枝,插在釵頭和風顫”。柳永用慢板唱盡了海棠花的無限風流,那隨風搖蕩在人間的是千姿百媚的紅塵美好。“偷得梨花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更是曹雪芹用海棠花來贊美紅樓女神們最委婉貼切的句子了。
如果說這些還只是對海棠花的淺唱低吟,那么遠在黃州的郊野,還有一位因為烏臺詩案被朝廷貶謫的詩人,卻把海棠花視為了知己:“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春風中的淡月之夜,寂寥的詩人燃燭照花,人面海棠相對,那種惺惺相惜的情誼,溢滿了遇見和眷顧的人生況味。海棠花以它的高潔和美麗,成為慰藉詩人的紅顏摯友,成為渡過困厄和劫難的精神支撐,這或許就是成就蘇軾千古奇才和超凡脫俗的最本質力量吧!難怪無論是海棠花的嬌柔飄逸,抑或是晶瑩皎潔,它外在的美麗原來內斂著這么深刻的意蘊,才會讓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鐘情若許。站在這一排排高大的海棠樹下,在欣賞滿樹繁花的同時,我似乎也讀懂了詩人們的海棠春心。
忽然想起來舊時讀秦瘦鷗的小說《秋海棠》,很奇怪他給書中的主人翁怎么冠上了“秋海棠”這樣一個名字。現在當我提筆給這篇稿子畫上句號的時候,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尋找的答案原來就在眼前,不知不覺間路邊的海棠花已悄然落滿了我的衣衫。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