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我與保安師傅屬于“問候之交”。看似每日早晚相互問好,其實并無交情,更不了解。
直到他找我修訂先進事跡材料之際,我才知道他打了兩份工:一份是保安,一份是城管隊員。城管屬于正式工,保安則屬于兼職。
城管部門工資不高,只有兩三千,但給交五險,還有每月雙邊1000元的公積金。他說,錢不太夠用,又找了份保安,每個月多掙2000多元。
兩份工資,錢夠用了,可人也累得夠嗆。
門衛是輪班制,每個班6小時,全年無休;城管工作是8天2休,每個班也是6小時,6個白班配著2個夜班。
多數時候,是一個班結束了,睡幾個小時,再去上下一個班。碰到連著上12小時的班,疲憊程度自不用說,生活像個陀螺。
幸好兩份工作地很近,相距千余米,騎著電動車幾分鐘就到了。保安工作在合肥城區,城管工作主要負責繞著湖巡湖。
巡湖聽著簡單,實則并不輕松。每天6個小時巡邏時間,要繞湖3圈,步行近15公里。寒冬臘月,需要穿得嚴嚴實實,但走著走著就成了冒熱氣的“人形煙囪”;三伏天,正午時分,地面像鐵板,湖面熱氣蒸騰,三圈下來,衣服泛著鹽花。
巡湖,有時還有危險。如遇到有人跳河,得去救;遇到警戒繩斷裂,得下水中撈起來再接上。巡湖救人,是職責,也是行善。師傅因救人多次了上新聞,幾次被評為先進。能見報的只是事跡一角。他說,工作十多年,救了十多條人命。談到這些時,他洋溢著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
救的人多了,他總結出經驗:一般20歲到30歲之間跳湖的,十有八九屬于情感問題;30歲以上的,多因婚姻不合;50歲以上的,大多是家庭糾紛,特別是兄弟姐妹分財產等問題。我不由感慨,人生處處皆學問。
修訂好先進材料后,他拉著我,非要請我吃頓飯。我堅決沒同意,心想:你打兩份工,這般不容易,哪能讓你破費。
飯雖沒吃,但和他由“問候之交”,變成閑聊之交。
一次閑聊,他感慨孩子花銷大,我勸慰他:“和其他人比,你很幸福了。沒有房貸的壓力,拆遷還原的房子都在好地段。”
他掰著指頭,說我講得不對:他家在核心城區只有兩套房,其他還原的房子不在主城區……
我正感慨他是隱形富豪,只見他直擺手,說和身邊人比起來,自己真不算啥。我這才知道,單位的保潔阿姨們,也是深藏不露。
這次閑聊之后,留了心,發現綠化、保潔、保安、服務員等一些不起眼的普通崗位,藏著不少隱形“土豪”。只看外表,真看不出來他們的身家,他們穿著樸素,吃特價菜,買打折品,唯一舍得的是對子女的教育投資。當然,還有對自己的教育投資——保安師傅報了成人大專,下一步沖擊成人本科。
行文至此,我的心弦突然被彈奏起來:拆遷戶一夜返貧的故事常見報端,但我覺得,我所見的人可以將財富長久地傳遞下去。古話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他們傳承下去的,是踏實、勤勞、簡樸的家風,就像巢湖水那樣遼闊卻靜水流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