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這個春節,在安順祥和中度過。每天散步,我都會留意小區里張貼的春聯。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吳雪的“虎躍神州歌盛世,兔迎旭日慶新春”,曾任省書協副主席董昭禮的“玉兔迎春春入戶,金鶯報喜喜臨門”,省美協副主席林存安的“春臨華第繁花艷,福到門庭喜氣盈”,平仄相調,寓意雋永,富含滿滿的春意,賞之有耳目一新之感。
春聯是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是歡度春節的重要符號。市民選春聯,多喜歡吉祥如意的內容,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貼春聯往往家主為首,男丁輔助,先要抹門、凈手,先貼上聯再貼下聯,有莊嚴的儀式感,圖的是歡樂喜慶,幸福長遠。
春聯的撰和書大有講究。通常“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即上下聯的第二四六字必須平仄相反,上聯末字例須仄聲,下聯末字例須平聲,還要詞性相合對仗工整。書寫時多以楷書、行書、隸書,一般不用篆書和草書。張貼時上聯居右,下聯居左,貼得端端正正,體現嚴謹和莊重。
在小區轉悠一圈下來,發現某通訊公司今年派發的春聯,又被物業貼反了。“卯至東方蓬勃日,兔來華夏振興時”,孰上聯,孰下聯?40多棟樓70多個樓道門,全貼反了。打電話,物業公司經理堅持“上聯在左”,10多年了,他們就是這樣貼的。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好在紅紙黑字,算是有點年味吧,只是欠了文化味,無可奈何,犯不著較真。而社居委、超市、商鋪和理發店,不歸物業,多貼對了,心理上稍稍平衡。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而書寫張貼春聯又是春節最隆重的“門面儀式”,不可或缺。作為楹聯愛好者,從1981年起,我已經在《安徽日報》《新安晚報》等媒體發表春聯上百副,看到創作的春聯連年“飛入尋常百姓家”,很是欣喜,深感市民最喜歡的,還是合本土、接地氣、圖吉祥、冀平安之類的內容,為此我一直努力讓撰寫的春聯“最合肥”。如為壽春路制嵌字聯“壽伴新年到,春隨人意歸”;為郵政局制嵌字聯“郵傳四海,政達八方”;為移動公司制聯“萬家彩信有群發,千里音緣無線牽”。為元宵燈會制聯“佳節同觀市,新春共賞燈”;為體育競賽制聯“漢界臨楚河陣前壁壘厚,玉帛化干戈臺下友情濃”;為學校制聯“姹紫嫣紅結碩果,春風時雨育英才”;為理發店制聯“頂上功夫過客除舊貌,毫末技藝來君換新顏”。還曾連續為廬陽區制聯,如“新風入歲歲添淝上,瑞雪迎春春滿廬陽”等,印刷后贈發市民。我創作的賀歲聯有“八駿賀年八寶呈祥八皖千家樂,三羊開泰三星高照三春萬眾歡”“福臨門歲稔源牛勁,春入戶年豐接虎風”等。
去歲在一場迎春公益活動中,我即興撰聯“牛氣沖天辭舊歲,虎威匝地慶新年”,由吳雪等書法名家多次揮毫。我理解,倒不是此聯有多好,只是反映了在省會飛躍發展的當下,大家同堂賀歲,納福迎春,表達對過往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節前在中書協會員袁文長義務寫春聯活動中,我帶去新擬制的春聯“祥云新歲重追夢,瑞雪紅梅又報春”等助興。連續多年,我都以自撰聯向親朋好友拜年,今年是“金牛虎步遞新歲,玉兔龍吟傳永康”。離休的老母親眼下步入99遐齡,見證了合肥解放和天翻地覆的變化,今年我把她接到我家過年,于是大年三十貼上入戶聯“家國春來添福壽,天倫樂至兆平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