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一次偶然的機會讀到李圣祥的中篇小說《窯堡的星星》,一下子被作者獨特的文字魅力吸引了。讀完一遍、兩遍仍意猶未盡甚至百爪撓心,于是在網絡等各渠道像尋寶一樣搜尋李圣祥的小說,先后又讀到了他的《蠟燭淚》《二榔頭抗旱》《楊花似雪》《風流家史》《小窯堡紀事》等多個中短篇。但還不覺過癮,幸而又喜獲李圣祥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李木匠的春天》,我如獲至寶,貪婪地翻開書頁……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改革開放正向深處推進,高考落榜的李成俊(李木匠)隨二叔學得精湛的木匠手藝之后,就帶著一套吃飯的家伙什用兩毛錢從江北漂到了江南長三角大城市江城,在這里尋找他的春天。但是,正如所有在外闖蕩的民工一樣,初到這個陌生的城市,李木匠舉目無親,首先吃飯住宿就是個大問題,但是若重返農村那么這一輩子都是個問題。怎么辦?開弓沒有回頭箭,李木匠思量之下,就把自己安頓在了中江橋橋襠下面。橋襠可是個寶地,可遮風擋雨,也可作不花錢的旅館,就算天上下刀、下槍都不怕——李木匠不僅這樣想,還在心里自我調侃說:“朱元璋的輝煌是從破廟開始的,這橋襠難道不能成為我沖向未來的起點?”隨著小說故事情節的不斷推進,事實證明,這橋襠確實是個寶地,在這里,李木匠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即既給他帶來好運氣又給他帶來災禍的大舅子郭福敏,以及與他患難與共、于他有恩的妻子郭燕,成就了他后來既坎坷又復雜的人生。
李圣祥小說中的人物大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李木匠的春天》也不例外。但小人物也有大情懷,既有七情六欲,也有愛恨情仇,且每一個人物性格都不是單一的,均是善惡的共同體。這非常符合底層社會人性的陰暗和復雜性,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飽滿,栩栩如生,既可笑、可悲、可嘆,又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如男主人公李木匠,他本是一個踏實、本分的農村小伙,高考落榜后學得木匠手藝來江城闖蕩,遇到郭福敏以后,在郭福敏的影響之下開始耍起了小聰明,金錢慢慢激發了他人性深處的貪欲,結果深陷囹圄。在感情上,他原本是揣著對韓圓圓的相思漂來江城的,結果在遇到和韓圓圓不相上下的漂亮的郭燕后,就見異思遷,瞬間跌進溫柔鄉,很快就將韓圓圓拋至腦后了。特別是在小說的結尾部分,人至中年的李木匠在江城已經混得風生水起、“功成名就”了,這時候他又遇到了少年時期戀過的韓圓圓,此時的韓圓圓婚姻不幸已離婚,面對曾經的夢中情人正落難哭得梨花帶雨,李木匠又心猿意馬了,一場出軌大戲正不可遏制即將上演……
在作者的筆下,李木匠并不是一個高大上的人物,其實他就是一個普通的男人,一個凡夫俗子,經不住金錢誘惑,也經不住人性考驗,甚至和大多數男人一樣,飽暖也會思淫欲,犯大多數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身上也有很多亮點,比如他踏實、勤勞、肯干,仍保有一些農民質樸的基因;比如在大時代面前,他有眼光、有魄力,會抓住發展契機獲得成功,并且還有一定的寫作才華;再比如他還心軟、善良,對朋友義氣,見不得身邊人落難總要幫一把等。我想這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社會人,作者把這個李木匠寫活了。
小說中另一個給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黃木匠。黃木匠是個老好人,因為他進了長壽制藥廠成為吃國家飯的工人,所以漂亮的英子嫁給了他;又因為受改革的浪潮沖擊,制藥廠瀕臨倒閉,他成了下崗工人,英子又開始看不起他,并給他戴了綠帽子。下崗以后,開始黃木匠一蹶不振,但是生活的逼迫、英子的逼迫使他咬牙想重新站起來。可是,他是一個老好人,也是一個倒霉蛋,人人都欺負他老好,人人都揀軟柿子捏他,最后還是妻離子散、一事無成。
在小說中,作者把黃木匠這個人物塑造得非常扎心,他的命運,他每走一步都像踩在荊棘上,鮮血淋漓,讓人不忍直視。就在讀者萬分痛心于命運不公的時候,作者突然又來了個峰回路轉,老天似乎終于開眼了,老好人漸漸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信任并交上了好運……
黃木匠比較圓滿的結局讓讀者揪著的心終于平展展地放下了,同時又感嘆作者的手法老到,也幸虧作者手下留情,沒有把好人寫死,并讓人相信: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我想,這大概就是一個作家的人文情懷,也是一個作家心地柔軟和善良的一面吧!不得不說,李圣祥既是一位殘忍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有溫度的作家!
好的文字,都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活出來的。
據我所知,作者李圣祥自己就是一個木匠,他出生于底層,和大多數農民一樣,在上世紀改革開放初期春風的吹拂下,背井離鄉,去城市尋找人生的春天。所以,在他的筆下,人物和故事都是那么真實、鮮活和動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