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路過友人家的庭院,忽見北陽臺前的臘梅樹悄然綻放了幾朵淡黃色的花,遂掏出手機拍下它的芳容,耳邊似飄來蔣大為深情的歌聲:“你正蘊育著生機一片,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臨近春節,寒意漸深,臘梅淡而清純的花香吸引著我,細細地端詳著它,越看越是喜歡。想起一首古詩:“曉風簾自卷,春信占梅先。臘蕊雪中破,清香小院前。”心里竟覺得它是那樣親切,那樣讓人懷念。
當我還是一名小學生的時候,記得有一年春節前,看到幾位大姐姐手捧著黃色的花,笑語盈盈地從我眼前走過。我走進她們剛去過的一戶人家,站在一位扎辮子姑娘的身后,看她用英雄牌鋼筆的尾部,伸進一個加熱的已熔化黃色蠟筆的小碗里,旋轉了幾下,然后粘連在枯樹枝上,栩栩如生的五瓣臘梅插入玻璃瓶后,那逼真的造型與桌面上的真花無異,幾可亂真!
這是我記憶里最初的臘梅,它曾點綴過兒時的冬天,帶給我濃濃的喜悅。那個年紀,我還沒有讀過唐宋詩詞,不知道蘇軾和黃庭堅寫臘梅的詩句,更不可能與詩人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交流。所幸我在母親的幫助下,學會了制作“臘梅”,一株株黃色的花朵插入瓶中,成為那年春節家里的一道風景。雖然已過去了50多年,那種溫馨和美好的感覺,一直留存在心。特別是母親的溫情陪伴,給了我“一冬不被風吹落”的美好生活。
長大以后,我依然不忘兒時的“臘梅”帶來的欣喜,還收藏了著名作家石楠畫的梅花圖。從書中我了解到,蠟梅屬蠟梅科,落葉灌木;臘梅屬薔薇科,是一種落葉喬木?!跋灻贰?,花瓣色似蜜蠟,質感像捻蠟;“臘梅”,通常在臘月開花,所以俗稱它為“臘梅”。如今,懂得歲月里的那一縷暗香,是平淡生活中相依相隨的陪伴;是繁花落盡后的那份珍藏,是百轉千回后的那一份執著。隨之而來的回憶中,我似乎又見到母親撐起傘挎著籃子行走在風雪中,去供銷社購買過年的副食品和我日思夜想的紅鞭炮。看到母親去五公里開外的郵局取回外婆從寧波老家寄來的年糕片,我直淌口水。那一碗清香四溢的年糕湯可是我們全家都愛吃的美食,母親說,過年了,外公外婆想你們了!
如今,我在匡河公園見到梅花,就想起了兒時與母親的相伴以及她為我制作“臘梅”的情景。眼前的梅花是明媚的,溫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