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好像被一塊磁鐵吸引似地,每次回到老家,我總喜歡到老屋后面的古河道旁邊走一走,看一看。我用目光搜尋著古河道邊的破碗、碎碟,我用耳朵收藏了古河道上的鳥鳴、蟲吟。
我興味盎然地欣賞著古河道兩岸的旖旎風景,那些用根須緊抓堤岸、樹身傾斜到河面上的古樹,那些瘋長在河畔的色彩斑斕的野花亂草,那些被不舍晝夜的流水磨得溜光的石塊瓦礫,那些在水草里鉆來鉆去的快樂小鳥。我在心里懷想著,在那久遠的年代,我們的先人,他們在這條小河里來回奔波的身影。
家鄉的這條古河道,原是古代徽道的一部分?;丈虃儚幕罩荩ìF黃山市)推著獨輪車,車上滿載了貨物,翻山越嶺,歷經艱難,輾轉到了這兒,他們便開始換乘舟船,進入了這條“水上徽道”——然后,沿著這條河道,駛進碧波蕩漾的升金湖,駛進浩浩蕩蕩的長江,駛向長江流域大大小小的城市碼頭,把各種貨物運送到大江南北的每一個城鎮村莊,交易到萬戶千家的消費者手上。
彼時,一條小河相當于一條“國道”,布匹,茶葉,油鹽,木器,糧食——這些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借助這些古河道,徽商們把南邊的貨物運到北方,又把北方的貨物帶向南方。這些被稱為“徽駱駝”的徽商們,他們一路揮灑汗水,奔波在崎嶇的山路上,漂泊在蜿蜒的河道中間。因了他們的辛苦勞作,滿足了大江南北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同時也成就了歷史上“無徽不成鎮”的財富神話。
我沿著古河道踟躕著,尋覓著,幻想著,希望能在古河道上發現徽商留下的一些蹤跡,譬如,一枚古錢幣,一只缺了口的陶器,甚至,一條被風浪擊沉的商船殘骸……這些舊物應該是有可能留存的,因為,在漫長的水運年代,這條繁忙的河道曾經在為商人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會給他們帶來難以預料的風險和恐懼。
古河道,宛若一部年代久遠的黑白電影,時光漫漶,灰白的影像里蕩漾著瀲滟的水波,搖曳著婀娜的蘆葦,也隱隱浮現著徽商們漸行漸遠的背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