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秋風勁,菊花開。陣陣秋風里,瓜果成熟飄香,但是花朵卻匿跡少見,獨有菊花占盡秋光。
菊花開了,色彩各異,黃的、紅的、粉的、白的,五顏六色,花團錦簇。各色菊花更是形態萬千,有的像匠心編織的花盞,有的如精雕細刻的繡球,有的似飄逸的流蘇,有的似綻放的煙花,有的宛如鑲金嵌玉的鳳冠,有的儼然飛光流彩的煙霞,不勝枚舉,組合成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把清冷的秋天點綴得亮麗耀眼。
古往今來,菊花都深得人們的垂愛。有人愛它“菊花如志士,過時有余香”;有人愛它高潔而“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有人躊躇滿志,“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有人率性而為,“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也有人對它不舍,“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更多人欣賞的是陶淵明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
閑暇時光,去看菊花展,各種菊花千嬌百媚,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贊嘆不已。你會禁不住停下腳步,一邊仔細地觀賞,一邊和同伴喁喁品評,有時還會不停地變換角度拍下美麗的圖片,甚至擺出萌態開啟自拍,指尖輕點,朋友圈里霎時已是群芳暄妍。下班路上,偶遇街頭墻角賣菊花盆栽的,看到一盆盆菊花搖曳生姿,會讓人心癢難禁。攜得一兩盆而歸,放置室內,活色生香。最愜意的是在鄉下了,小院、老屋,疏籬環繞,柴扉虛掩。籬旁三兩叢秋菊,菊開七八朵,花下有母雞覓食。院子中間,置一小桌,放著玻璃茶壺,壺中沸水里漂著幾朵小白菊,菊下幾顆鮮紅的枸杞在浮沉。待茶溫可口,慢斟一杯,輕啜細品,讓菊香沁入心脾,豈不令人心靜神安?
家鄉亳州,出產一種白菊,稱之為“亳菊”,有清熱解毒、明目安神之效,被收入《藥典》。深秋時節,一大片一大片的亳菊燦然綻放,似白云飄落田間。菊花收割后,倒掛在通風干燥處,陰干至八成,摘下花朵,再曬干,即可裝箱進入藥市。一般農家田間地頭也有少量種植的,收割后掛于檐下窗前,以備不時之需。我曾偶染感冒,母親每天摘下幾朵白菊,給我用冰糖泡水喝,三五天之后,感冒癥狀漸漸消失了,因而,我對菊花的喜愛發自肺腑。
一日讀到“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詩句,更增添了我對菊花的喜愛。菊花不慕浮華,獨立東籬,任它風寒霜冷,不喜不憂,淡然處之。人若如此,守著一顆清凈安寧的心,生活中就會多一份簡單的幸福!
請輸入驗證碼